梦参法师讲解心经

居士: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法师: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我们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

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楷模——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杨曾文10年前11月中旬,我应邀到上海出席祝贺玉佛寺方丈真禅长老法师八十寿辰的盛大庆..

信是最稀缺的资源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个字上下功夫。首先谈信,什么叫信?信的内涵很深广,在《华严经》讲十信位,那是开根本智的条件。以..

什么是佛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一般我们把慈悲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众生缘慈,这是凡夫众生都能够做得到,叫小悲。第二种是法缘慈,是声闻缘觉证到人我空的圣者,能够做得到。第..

居士:请问法师,弟子经常做恶梦、怪梦,不知该怎么办?法师:在你睡觉之前,至少念十到十五分钟的阿弥陀佛圣号,然后做两个祈求,第一个祈求:弟子业障深重,但是幸闻佛法..

居士: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等,早晚简课,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还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宝和清净大海众菩萨,不再另拜药师佛和地藏菩萨可以吗?..

九品往生皆凡夫我们来了解一下九品往生者的身份,这是一个在隋唐之际争论甚多的理论问题。三辈九品往生者是什么样的资格,是凡夫还是圣人?这个问题是关系到一个重大的问题,..

居士: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法师:做人要有真诚心,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长久,迟早他人会发现。没有人愿意和虚伪的人打交道..

居士:面对这缤纷的世界,如何保持内心清净?法师:首先要看到这缤纷世界的幻相,是肥皂沫,五光十色的,但很快就会消失,无常、苦、空啊!不要被五欲六尘的幻相所迷惑。为..

《念佛与修数息观》界诠法师一、高声念: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的杂念,若昏昏欲睡或想入非非,猛一提起精神,顿觉头脑清醒..

《持戒与持斋》界诠法师一、持戒:戒有出家戒、在家戒。出家五众:十戒、六法、具足戒、菩萨,在家戒:三皈、五戒、八戒、菩萨戒,三皈亦是戒。二、持斋:讲八戒就联系到六..

《四悉坛与四摄法》界诠法师一、世间悉坛:世间的种种名言施设,皆随情而有。二、对治悉坛:对治众生的执病,多贪——不净,多瞋——慈悲,多痴——因缘。三、各各为人悉坛..

居士: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法师: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乃一代时教之总纲。戒又叫毗尼、波罗提木叉。戒律是针对凡夫众生的烦恼、习气所施设的。最基本..

阿弥陀佛与众生是父子关系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

居士: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像请到东林寺,是经过至诚祷告,这个文殊菩萨像是飘然而至..

问: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过程中,如何处理见地、修证、行愿三者的关系?大安法师答: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

每次坐计程车,司机就问:师父,你看起来没有几岁,为什么要出家呢?好可怜!我不知道要如何答复他。又问:你是哪里想不开?是否有读书?我说:没有读什么书,只念研究所而..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一生当中,所受用的这一切的果报..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常见。我们很难会想到自己会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知道自己有癌症的时候,我会非常的不能接受,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个包容了事的理,但是往往被我们二元世界的凡夫给理解偏了。比如当我们踏实认真地念佛求往生的时候,就会有人说我们这..

居士: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净土法门,我们在生的时候念阿弥陀佛,可以去极乐世界,但是对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要如何拯救他们?..

居士: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法师: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今生我们如不能成就往生净土,绝..

五欲六尘的境缘是轮转不休的根本心性是无形无相的,是仗境而生、仗缘而生的。提供什么缘,它就生什么心。如果你的境缘所系的是十善业,那你显现的就是天法界;所系五常,就..

居士:“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法师: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

居士: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法师: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一..

居士: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法师:年轻人学佛,多有好奇务胜者。是故一入佛门便对谈玄说妙之法,颇有好乐..

居士:请教大安法师,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是不是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法师:从通途教理来看,冤亲债主常于临命终时,诈亲含笑,..

居士: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

居士: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生?法师: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信愿持名,尤其是信愿。“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蕅益大师语)。净业行人往生西方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