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法师开示地藏经

问:有师父提倡禅净双修,强调戒定慧,主张打坐,要学祖师由禅入净。请问禅净双修和专修净土,哪种方法更容易成就?品位哪个更高?大安法师答:对于禅净双修问题,实际上永..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的时候,法华会上有八万四千人内心远离烦恼尘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慧眼是见真..

问:弟子时常静坐念佛很摄心,但是在念佛堂、唱佛号时,容易出现各种念头。当心进入念头时又能及时发现,一会儿又进入另一个念头难以调伏。请问如何对治?大安法师答:应该..

问: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天因法师答:在家居士不能叫僧团,居士称优婆塞、优婆夷,在律上有明确的文字规定,这文字不能随便用的。在家居士《有部..

我们建立一种忆佛、念佛的信心,那怎么忆念?这个方法应该怎么做?我们希望临终的时候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不要跟娑婆世界感应了。虽然我们阿赖耶识还有很多业力,但是我现..

居士:印祖说过: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请师父详细说一说。因为曾经有个法师讲,《大悲咒》一天应念四十九遍。我那时不知道后果,念四十九遍,还有念《楞严咒》等其他,..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

经律论中,赞叹皈依三宝功德之文甚多。今略举四则。灌顶经云:受三皈者,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诸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善生经云:若人受三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国中声闻(含缘觉)圣众,广多无量,乃至三千大千世..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国中天人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除有一类天人,曾发还相回向愿,可自在选择在极乐..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寿命无有限量,最低限度也能够有百千亿那由他劫长的寿命。若此愿不能兑现,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因地考察..

有人说你去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你把它读过几次,你自然就开悟了。为什么会开悟呢?这个道理,我们不要说迷信,好像《大般若经》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不是这个意思。..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佛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忆念佛的功德或者忆念佛..

在修忏悔的过程中,原本潜伏在我们心中的业障、烦恼障会被翻腾出来。翻腾出来的这个过程可以称为业相现前。它可以通过我们白天修行的时候,或待人接物之中的一些烦恼和业习..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了。隋是他生活的年代,实际上,陈朝、隋朝都是智者大师弘法的两个重要朝代,隋朝和陈朝的两朝的皇帝都非常地尊重智者大师,把智者大师称为国师一..

【佛经介绍】《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

核心提示:妙祥法师,辽宁海城大悲寺住持。居家学佛时期即过午不食,经行打坐,严持五戒。后礼安慈法师剃度,于山西五台山受比丘戒。1995年自五台山行脚至辽宁盖县,沿途托..

一、神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关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收。撒播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认为佛教,实则很多民间崇奉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hellip;helli..

咱们这次的水陆法会十分满意。我想给咱们简略地介绍一下有关水陆法会的一些知识。水陆法会,从前史的根由说,最早是在南北朝。南朝的梁武帝时代,有其时的志公大师,志公大..

人生来的是那么的偶然,父母没有与其商量就把人带到这苦难的世界。其实并不偶然,一切皆有业因业缘,随着业力的系缚而选择了父母。人生去之又是那么必然,人总想活着。但无..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这个戒法我们作一个简单的定义。这个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对我们修行人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们要先知道一个事情,流转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流转者谁?这个很重要!到底..

一般我们除非深入教理,否则很难从魔所说的相似法教理当中去判断邪正。但是魔要出现,从经典上看,往往它有几个特色:第一、显现感应神通:它一定要显现感应神通,很奇特的..

四摄法是大乘菩萨的法,以四种行门来摄受众生,教化众生。第一是布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菩萨的四摄法,侧重在利他方面。菩萨度众生首先要结缘分,结善缘。一切..

一、境界佛教中有言:净化身心,转染成净,转迷为悟。染的是外境(事物),迷的也是外境(六尘),心随境则生喜怒哀乐,随称、讥、乐、苦,利、衰、毁、誉而动。不能自在的..

一般的人都会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点发烧啦,有点疼痛啦,有点不舒服啦,就赶紧要去医院排成长龙。他在这儿排,好不容易排到一个号,能够吃药了怕死哦。身体有病他很重视..

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呀,谈四种法界。事法界,就是从随缘生起的现象界,他有种种的差别相,这就叫事法界。理法界,就一切事相的差别回归它的体性,它是平等一相,这个理法..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如今年青人出家还很危险,简单被外境所转。而半路出家(结过婚)的人,在社会上吃过苦,他们对这些外境较清闲,不易被转。但假如年青出家人肯修行,..

咱们这次的水陆法会十分满足。我想给咱们简略地介绍一下有关水陆法会的一些常识。水陆法会,从前史的根由说,最早是在南北朝。南朝的梁武帝时代,有当时的志公大师,志公大..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此明依法。以答依多么法之问。彼善知识对圆觉法门的修证,应离以下四种病,方可依止。啥是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