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述释尊身力时,曾引用《大毗婆沙论》的观点——“佛身力难敌无常力”,说明了释尊一生中身力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对于释尊身体示现的这种老化现象,《增一阿含经》曾..
有一位在家居士请教智藏禅师,问道:“有天堂和地狱吗?”禅师点点头,说:“有啊!”居士再问:“有因果报应吗?”禅师说:“有啊!”又问:“有佛菩萨和三宝吗?”禅师答..
佛陀是个大医王,是个最好的心理医生,而且历史久远。所以,佛教就是一个最大的心理医院,治疗我们这些心理有问题的凡夫。到了祖师这里更加明确,所谓即心即佛,把如何解决..
【佛经介绍】《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
《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谓悉数圣贤达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安闲,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愿望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恰似墙头上的草,春风吹来向西倒,..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甚矣!孝之为义大也!身非孝弗修,人非孝弗治,六合非孝弗格,鬼神非孝弗通,即无上至真等正觉非孝亦无由致。是知世出人世之福田,实无有逾于孝者!..
《参禅要旨》: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相貌。污染,就是希望固执;自性,就是如来才智德相。如来才智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
《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张三丰向张无忌教授一套太极剑法,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世人尽皆惊讶:这等慢悠悠、软绵绵的剑法,如何用来对敌过招?还认为是张..
编者按:觉真长老(1933~2015),已故中佛协副会长茗山长老弟子,当代高僧,曾任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实行副院长、香港佛教联合会宗教事务监督、《国际佛教论坛》杂志总编辑。..
释迦牟尼佛以一大缘由事示现人世,说法四十九年,于娑罗双树林下将入涅槃时,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由于悲伤伤心而声泪俱下,这时天眼第一的长老阿那律尊者对他说:阿难!现在..
禅宗源于印度,展开在我国,盛行于隋唐,到慧能大师时全国身教皆为禅,寺为禅寺,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弘忍大师的出现,推翻了《楞伽经》的禅法依据,推重《金刚经》;慧..
咱们把十二支缘起大概的讲了,那就是两套,一个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流通存亡的。反过来,无明灭掉了,行也没有了,也不造业了;业不造了,果也不感了,行灭则识..
在不乏痛苦的人生面前,假设我们就此扔掉期望、萎靡不振,那未免太愚笨。对痛苦进行查询和思考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有或许、有期望从痛苦中脱节出来。佛陀宣讲苦谛,目..
《须摩提经》:罗阅城大国有长者号曰郁迦,郁迦有女,名须摩提,厥年八岁,历世奉敬以前许多百千诸佛,堆集积德行善不可称计。须摩提问佛言:菩萨云何所生处人见之常欢欣?..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编者按:在佛教造像中,佛陀身高老是异于常人,比菩萨、罗汉高出一大截,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世尊,详细身高如何?可有有关记载?《金刚经》中则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编者按:佛教以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能够成佛。《华严经》云:悉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愿望顽固不能证得。但是人世众生为何烦恼如此很多?为何不断轮回六道?如何..
编者按: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高眼,连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终身极具传奇色彩,履历很多磨难,自云:阅..
在巴利文原典中,多处都说到一位游方者名叫婆蹉种。一次,婆蹉种来到佛处,问道:敬重的乔达摩啊,神我是有的吗?佛陀闭口不答。那么,可敬的乔达摩,神我是没有的吗?佛仍..
明代是江西释教的兴旺时期,临济、曹洞、净土诸宗派传人名声大振,徒众称盛,各府县创立的寺宇420余所。这既是明代诸帝支撑的成果,也与江西官绅佞佛、王学名家谈禅的思想..
香严禅师和沩山禅师同为百丈禅师的弟子。香严禅师对于佛经的道理,研究得很透彻,如有人问法,他总能问一答十,因此自己以为很了不起。常在心里自许道:我智慧如海,百丈禅..
一天,佛陀到迦毗罗卫国城中去化缘,走到了弟弟难陀的家门前。难陀传闻佛祖来了,忙动身前去迎候。他的妇人在后边喊道:“你出去看看,从速回来!”难陀答应了一声,旋即走..
咱们在为人处世上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一些工作闹得不愉快,你怪我,我怪你,然后感情就变的不太好。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总是因为这个国际的某些现象感到无奈。但是在怪他人的..
卯一、不灭有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憶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目犍连(也称目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神通的运用,确是便于接引众生,可是神通不能违背因果法则,不能胜过..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
你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吗?种姓制度在印度有着很长的历史,现代的印度社会都没有根除这种制度。优越感是一种我慢,我执的表现,我慢、我执是烦恼与生死流转的根源。那么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