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师直心是道场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实,我们寺院..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霖浇..

人为什么怕鬼?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害怕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对鬼的认识不清而心生恐惧,著调整害怕的心念、行为,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了解怕的都是心里的鬼。有一..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以及许多佛陀所介绍的他方无量无数的诸佛世界。其实,也有经典说到,净土就在人间。在信..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于过去的骄傲与悔恨,也不将宝贵的生命消磨在对于未来的幻想与忧虑,即是积极。许多的人成功时很骄傲,失败时很后悔,..

我们若不透过佛法来认识生命,那么,生命的事实,只是无可奈何的一种现象,永远在生死中流转,周而复始。曾有人问我:「为什么父母要把我生出来,让我在这世界上受苦、受难..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戏里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种特质,无形中会吸引许多影迷,很受大家欢迎;有的明星则没有这种特质,但他的戏..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

六度万行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六度之首是「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分内外,内财是身体..

什么叫做佛事?广义的说: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祗要你能信仰佛所说的成佛方法,依法实行,必将可以成佛。所以佛事..

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运动中,「四感」是与人相处时的四种主张---感恩、感谢、感化、感动。其中,「感动」的意思是指,以智慧来处理事、以慈悲来对待人,以勤勉、谨慎、..

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

修学念佛法门可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求感应;第二种是不求感应。但是,若不从第一种开始,而直接修学第二种方法的话,可能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做到。今天有人问我:「《六祖坛..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2.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3.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4.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5.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6.布施的人有福..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

开朗才会快乐人经常生活在不安定的心态及环境中,因为不安定,所以我们的生活言行很不平稳,导致自己和别人之间缺乏和乐的气氛。我们如果能前念与后念、过去与现在没有冲突..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性及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所以如果站在佛教的根本立场上说,宗派是多余的,如果执一非全,那不唯是学佛者个人的损失..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张安心在于少欲知足安身在于勤劳俭朴安家在于敬爱互助安业在于服务奉献四它:解除困境的主张面对它正视困境的存在接受它接受困境的事实处理它以悲智处理..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灾祈福,解怨释结。第二种人,是为了人间苦多乐少,生命危脆,所以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待至位阶不退..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存在。大部分的人会认为刚硬的东西一定很坚固,其实刚硬的东西往往最脆弱,即使像金刚钻这般坚硬的物件,也可以用切割..

所谓「无念」,是没有妄念,没有烦恼心,也就是「心无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而不产生好恶。许多人自以为懂得佛法,就拿着一知半解的常识,任意理解佛法..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禅净同归之说,所以也将净宗的阿弥陀经及无量寿经判入顿教。因为莲池大师的看法是基于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观念,..

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少恼,所以学到观念、方法后,一定要经常练习,才能达此目的。在中国禅宗的传承上,至今尚有临济和曹洞两个宗派,教人..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易误解这是在散播悲观主莪。事实上,在佛教的观念中,身体上生老病死的变化,只不过是假相而已,学习并实践超越这些假..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简单的说,所谓大慈悲心,就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大慈悲心不是佛陀和那些大菩萨们才有,我们凡夫俗子,人人本..

一般的居士,应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杂阿含经》中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第一、信具足: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懒得搭理。因为太过熟悉了,而不知珍惜。你快点行不行!?大男人这么会磨蹭,像个老婆子!便利商店内柜..

从佛教的立场说,一个在家的居士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个出家的僧侣深广得多,他所隶属的社会,也比出家的僧侣繁复得多。所以,就居士而谈社会生活乃是必需的。一个居士在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