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法师楞严观止1-9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想起了一句禅语“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苦瓜为什么苦?因为它的根是苦的。甜瓜为什么甜?因为它从根到蒂都是甜的。人们为什么会觉得痛苦和烦恼..

《大乘起信论》白话(四)二、解行发心“所谓的解行发心,应当知道,比信成就发心更加殊胜。”“因为这些菩萨自从初信位以来,第一个阿僧祇(无量数)劫的修行,即将圆满的缘故..

第二章普贤菩萨所问章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虔诚地礼拜佛陀,并顺时针绕佛三圈,表示无比地尊重。然后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问..

了解一下自己的念头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才知道如何修心。如同要找水性,就..

《大乘起信论》白话(三)(七)真如自体之体相用三大“还有,所谓的真如自体和自相,是指从一切凡夫,以及声闻、缘觉,直到菩萨、诸佛,都共同具有的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也就..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缘起这些内容,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当时,佛陀显现出法身、报身同体之功德,..

在孤寂中精进——虎年新春寄语早晨起来,窗外纷飞着雪花,一朵朵悠然而落。净洁的大地上,少了些匆匆往来的身影,这样的时节,显得宁静而孤寂。难得的孤寂,透彻而鲜明。最..

念经也是一种禅修念经如果方法得当,也是一种禅修。所谓禅,全称叫做“禅那”,汉译为“静虑”。心念不杂乱叫做“静”,心中观察明了叫做“虑”。能够这样调整安住自己的心..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下)“文殊师利啊!倘若看到别人生病了,无论是男子,还是女人,正在被病苦所折磨。应当为了救治这些病人,而时常洗澡、漱口,保持自己身..

《佛说当来变经》白话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这些内容,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当时,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中,与众多弟子们..

《佛说法灭尽经》白话原译经人名失传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这些内容,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那时候,佛陀来到了古印度末罗国的拘尸那城。在三个月以后,如..

第四章金刚藏菩萨所问章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虔诚地礼拜佛陀,并顺时针绕佛三圈,表示无比地尊重。然后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

《大乘学佛入门百问》“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大乘佛教,能否请您用最平常的语言,来回答我的问题,做一次平等的交流呢?”“完全可以,请问。”1、“佛是什么?”答:“首先..

傅大士的一段开示傅大士曾云:“众生但为业障深重,与佛有殊。若能回光返照,一刀两断,即便见自性也。若不因佛经教,一切众生无因自悟,凭何修行,得至佛地?”略解:傅大..

三宝歌略解沙门超然述这首三宝歌诞生于一九三O年,在厦门闽南佛学院。当时因大醒和芝峰等几位法师有感于国有国歌,校有校歌,而我们佛教界竟没有自己的教歌,引为遗憾。恰..

《大乘学佛入门百问》之二11、“如今时代,应当怎样学佛呢?”答:“无论哪个时代,学佛都是要‘向佛陀学习’,也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当中所说的那样,要‘常随佛学’。释..

趣品《圆觉经》之二各位,这是《圆觉经》的名字,佛经的名字是咋来的呢?通常都是佛陀讲经快结束的时候,由弟子们发问,由佛陀来为佛经命名。这道理很简单,谁的地盘谁做主..

趣品《圆觉经》之三(经序)如是我闻。这个“如是我闻”呀,不是佛说的,而是在佛陀涅槃以后,第一次结集佛经的时候,阿难尊者,坐在法座上面,开口,第一句就说这个。为啥呢..

上乘根性人如何观修法报化三身——再读《坛经》有感禅宗一法,自从达摩祖师西来,直指佛心,当下就是众生心,更无其它。《血脉论》说得很清楚:“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

热罗多吉扎大师关于四瑜伽、五道的开示在十一到十二世纪的藏地,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大成就者——热罗多吉扎上师,他最先把大威德金刚密法从印度求取回来,并且通过实修获得..

趣品《圆觉经》之一花絮佛门大德讲解佛经,向来极为严谨,那真叫个毕恭毕敬呀!嘿嘿,谁料到在这末法时代,忽然出了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超然小子,大喝一声道:嗨!俺最烦那些..

会飞的国王当佛陀就要离开人间的时候,他选择了僻静的娑罗双树,作为进入涅槃的地方。弟子阿难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奇怪地问道:“世尊啊!在这周围,有闻物大城、王舍大城、..

六祖大师妙谈真常与无常在《坛经》顿渐品第八当中,有一位志彻禅师,他本来是江西人,俗名张行昌,是一名侠客。北方神秀大师的弟子们,因为嫉妒六祖大师得到了五祖的衣钵传..

出家,是一种布施时常有人问我:“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虽然每次我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是,末了,我往往会给他们总结一句:“其实,当你这样问我的时候,就说明你还没有..

七佛传法偈(一)据《祖堂集》所记载,过去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离我们最近的七尊佛陀和他们的传法偈如下:第一、毗婆尸佛传法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

宝志禅师《大乘赞十首》闻思修笔记(一)在中国佛教历史上,那犹如满天繁星一般数不清的历代高僧当中,宝志禅师是我最为景仰的一位。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贵为梁武帝的国师,..

七佛传法偈(三)第三、毗舍浮佛传法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

米拉日巴的一首偈语关于无上密法之见、修、行、果,米拉日巴尊者曾说:“见为空性原始智,修为无执自清明;行为无间恒安住,果为无垢赤裸裸。”略解:见是根本见地,不同于..

虚云老和尚关于参禅的一段开示:“···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作者:释圣严提要印顺长老一生治学,范围极广,首探三论、唯识,精研阿含、律藏,对《大智度论》的用力尤其扎实,对于..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