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原文】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无量寿经》【经文解释】第一句话是..
佛教徒学佛目的,是在以智慧及慈悲来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乱神及称圣称佛来迷惑众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缘观念及因果观念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现。不在于讨好殷..
你相信有“前世记忆”吗?在世界各地,有一些声称自己记得“上辈子”事情的人,这是真的吗?许多人都宣称自己的脑海里还留有关于前世的印象,有些画面甚至历历在目。对此科..
为了迎接高考,很多家长和考生到佛寺、孔庙、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去许愿、祈福、烧香,成为中国各地区高考之前的一道风景线。每年高考的许愿祈福活动如此火爆,到底家人为考..
如果你觉得自己信佛,对佛菩萨的信心一定要从心里去播种。一首藏族民歌唱得好,“不是菩萨不显灵,只怕半信半疑人。”这句话回答了所有信佛人的疑问:佛菩萨到底用何种方式..
六道轮回中,怎么知道自己从哪一道转世而来?佛教常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其实轮回也离不开因果。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可以通..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罪加一等”是世间的讲法,佛法里从来就没有这种说法。佛菩萨处处慈悲众生,希望众生都能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怎么可能加罪于众生?我们受持了菩..
文:圣空法师《楞严经》的第九卷前半部分讲了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共法,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共法?共法就是不管世出世间、一切教内,例如道教等别的教派,都修这些法,所以..
蕅益大师说:这所有的加持力,根据慈悲感应而来。慈悲感应这当中有二种的力量:第一个、佛力不可思议,佛菩萨经过返妄归真,开显自性以后,那一念清净的心法尔就俱足了拔苦..
《梵网经菩萨戒》云:“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请问法师是指谁?法师不单单指现前传戒的和尚,或说戒的法师,从根本义上来讲,“法师”指“释迦牟尼佛”,唯有释迦牟尼佛..
大乘菩萨戒以发菩提心为体。《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属魔业。持戒也不例外,若发不起菩提心,就算我们能严持戒律,所持之戒也不过是世俗的戒律。弘一大师云..
菩萨戒的传授方式有三种:上品从佛受持,即佛陀在世,得佛亲自授与菩萨戒;中品从佛弟子受持,即佛灭度后,于千里内礼请善知识教授与菩萨戒;下品从佛像前自誓受,即佛灭度..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得大自在,佛教的经律论就是教我们如何得大自在的方法。我们常常因为对佛法缺乏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在学习佛教戒律上,容易被“戒条的文字”所束缚,而产生..
佛经劝人修慈悲心,还强调修清净心。弟子浅显地认为“清净”是不要有染污,往往会将“清净”跟“无为”,就是不去做太多的事情联想起来。但是,发慈悲心就要救苦救难,要做..
经常听到身边学佛的某某师兄说:“某某大师是佛菩萨转世乘愿再来的!”我还听说现在有很多法师、居士,常常自己宣布,或者叫他的学生在外面宣布,他是什么佛菩萨再来的——..
修净土法门,真正念佛的人要把寿命交给阿弥陀佛!有事情的时候不碍办事,佛号放下来办事;事情办完了之后,佛号就提起来,这叫成片。事情办完之后,佛号提不起来,这个没有..
第十八愿经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其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佛给我们授记啊,佛..
观音菩萨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她有很深广的慈悲心,然后在慈悲心的作用下,来救度我们这个世间的种种苦难。大乘佛教有两个“轮子”:一个轮子就是智慧,一个轮子就是慈悲。叫..
受了菩萨戒后,应以断恶、修善、度众生为修行第一要务。若以打发无聊时间或满足自己贪欲为目的,整日沉迷于看电影、电视娱乐节目、玩网络游戏或棋牌等种种世间欲乐中,则违..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观音信仰不仅贯穿整个中国佛教历史,更是形成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观音的信仰,”在遇到苦难灾厄的时候,许多人会第一个想到救苦救难的..
“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多宝藏,在地里..
如果要成就如来就是佛这样的功德之门,那你应该怎么做呢?你对于这个成佛之果很神往,那你怎么得到呢?这就要谈成佛的因行,成佛的因行就应当修行十种广大行愿。这十种是从..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名字已,寿命终结之后,能生到尊贵之家。若这一..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他方国土的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于其修菩萨道直至成就佛果之全过程..
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第一个,他是真语者。什么叫真语呢?蕅益大师说,无有虚伪。佛陀所宣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没有一个是佛陀捏造出来的,都..
修唯识观分两个部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像刚才说的,我们这一念灵明的心所面对的一切,都是内心的分别;所分别的境界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你就这样想,这样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