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面为什么要供灯?你们说点灯的功德很大,有什么功德?你以为点这个灯,佛菩萨就保佑你,你搞错了。点灯为什么点油灯?点电灯不是很好吗?何必点油灯?它用意很深,这就是教..
解决信仰与家庭关系的四字真言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是多数,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是少数,约占百..
五台山碧山寺大圣竹林寺为住持佛法,弘扬戒律,培养正信居士,五台山碧山寺暨大圣竹林寺定于2017年6月14日三坛大戒期间传授在家菩萨戒。法筵殊胜,盛会难逢。希望各位在家..
三皈、五戒、菩萨戒都不是流于形式,一定要在内在去下一番的功夫。受三皈的意义是,从前心不清净或是不忠不孝,沾奸取巧,是非人我,自从受了三皈之后要把从前那些毛病习气..
做菩萨真不容易有时候觉得,做菩萨真不容易,度人就像养个熊孩子一样麻烦,不信吗?你看,经文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事:一者洗浴使净、二者..
在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的一处稻田里,一尊面容安详、身姿飘逸的观音菩萨随着水稻的生长在稻田中浮现,观之令人啧啧称奇。将工笔画和稻田艺术精心结合走近五福村的这片..
86年生的球球、89年生的老高、90年生的娜娜,因在东林寺做义工而相识,这段特殊美好的经历令他们的友谊纯粹真挚、与众不同。2017年5月,他们又相约从天南地北奔赴祖庭,一..
今天有位网友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佛菩萨会保佑贪官、腐败者吗?”针对这位网友的提问,我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我们先说一下官运。官运就是做官的运气,这个运气是..
药王菩萨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菩萨圣诞日。药王,梵名Bhaişajya-rāja,音译鞞逝舍罗惹。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隋代嘉祥大师疏《法华经》时说..
妙江大和尚妙江大和尚为腾讯佛学护法心队队员开示2017年5月20日,五台山大圣竹林寺住持妙江大和尚应邀为“一万菩萨绕清凉·护法心队”队员做开示。以下为开示内容节选:大..
七佛寺悟莲法师为队员们介绍寺院(摄影乐音)悟莲法师带领队员们礼绕七佛塔(摄影乐音)悟莲法师为队员们结缘礼物七佛寺合影(摄影乐音)腾讯佛学五台山讯(一心)2017年5月19日,..
改变内心(资料图)我们发觉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想改变。你去看一个修行人,如果他自己不想改变,你怎么讲都没有用。一个人要颠倒,佛菩萨来也是没有用!为..
问:下面的问题说,美容破坏自然生态,如垫鼻梁,去掉可否恢复?与改造命运有无关系?美容后纠正的方法。答:很难!美容确实破坏自然生态,你的相貌是父母生的,这是自然的,..
本次领队讲解金阁寺历史(摄影乐音)护法心队员朝拜金阁寺千手观音(摄影刘佳妮)金阁寺合影(摄影刘佳妮)腾讯佛学五台山讯(一心)2017年5月18日,由腾讯佛学发起的“一万菩萨绕..
五台山中台翠岩峰演教寺五台山中台(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海拔2894米。是东南西北四座台顶的中心,是其余四座台的发脉之祖,也是诸多河流的发源之地。其上建有演..
若想开启内心的智慧,明辨所做之事如何取舍,可一心专念文殊心咒“嗡阿RA巴匝那德”。尤其是孩子在读书时,常念文殊心咒,对学业大有助益。《大忿怒续》中说:“一切菩萨当..
问:《地藏经》云:“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升天..
业,恶业要断,善业要修,我们的环境慢慢就好转。“境随心转”,这是佛经上常常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境随心转”,包括身体。身体最亲近的境界,身体的好坏与念头有关..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5月17日,藏历火鸡年三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
南无观世音菩萨(网络图)凡极难医之病,均以念观音为治。果虔诚,必有奇效。(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观音大士,唯以寻声救苦为事。从古至今,其蒙感应而离苦恼者,何止..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5月13日,藏历火鸡年三月十八,为观世音菩萨的节日,逢此吉祥日请广大发心,广行善业,吃素放生、诵经等。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我们有这个福报和缘分来共同学习《佛子行三十七颂》,真的是非常非常难得。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无论是噶..
有些事能瞒得了人但瞒不了佛菩萨和自己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我们人在往昔所造的业有善有恶,善恶夹杂不清。所以有时生了善心..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诚如《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
存在与世界的关系既是实在的,又是虚无的。实在的是肉身的需求及其满足;虚无的是精神的联系及其影响。前者不可或缺;后者却可有可无。对于多数人来说,后者并不存在。人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