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高眼,连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阅历很多苦难,自云:阅..
用功办道要对自己的色身,色壳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这个色身体质本质怎样?和别人比是不是好一点,不好一点那是不行的。就在五阴上面一定要有返照力,返照力是什么?就是哦..
第二个七明天过一天,后天晚上就圆满了。因为七打得顺利,光阴就过得特别快。可以说这两个七当中我们这里都很平安无事,你们可能没有感觉到,这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大家..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法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接过法以后,又有中国佛学院的毕业证书,到哪去就可以冠冕堂皇地当方丈,当住持。但方丈、住持..
陕西华山,值客和尚李和尚,华山是我国五岳之一,春夏佳日,常有达官巨贾,至山旅游,宿于僧寺,李和尚专管招待之职,故名值客僧,该寺常例,每至秋冬,游人稀疏之际,和尚..
禅是什么东西呢?平常大家都晓得,有如来禅、祖师禅。禅是印度的名称,翻译成中文,就是静虑、思惟修。在禅堂里参禅,参话头,参念佛是谁,都属于思惟修。凡是禅宗的法门,..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一样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概恳求他们都具有圣贤的条件,这是错误的主意。佛弟子终究是佛弟子,他们并不是佛陀,自有种种贤愚不肖的分别。..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在,他这样做就是观自在;不观,你是自在不了的,不观不自在。观的时候,就把一切事都观于理。这个观就观你现前的一念..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不容易办好,何能这一头、那一头?正要知老鼠啮棺材,抱住一处啮。今天也啮,明天也啮;今生也啮,来世也啮,久之耐烦..
其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天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拓荒的当地巡看,并亲身辅导,还要招待来自各方的人士。黑夜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今后,开端翻阅来自各地的..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头不得力,功夫没有入手处。为什么呢?心死不下去。再说呀,话头不得力,没有在不明白地方下功夫,参念佛是谁。前面都..
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过一个月就要结夏安居了,四月十五结夏安居啊。所以,这个生命时光,真的过得特别的快,一转眼又是一年。我们这些老头子,到..
戒即是规则,要防止非份的想法,不应有的观念不要产生,不应有的行动、不应说的话、不应做的事、心中不应留的想法,这些都要去除,才不会产生过错,损伤咱们的心身。所以戒..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工业田园,日子过得极好,节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绮年玉貌,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搞生活,种田的种田,种菜的种菜,煮饭的煮饭。还有呢?还要用功了生死啦!晚上没有觉睡!还要..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则将来业报现前时,就会障碍你了生死,生死未了就要随业受报,偿还宿债了。所以出家人经常说:..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观音菩萨,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我们与观音菩萨有着格外的、特殊的缘分!众生都是观音菩萨的眷属,娑婆皆为观音菩萨渡化..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梦是不是还知道用功,梦中有七八分功夫,你病中是不是还有功夫?功夫在你病苦的时候,都起不到作用,生死关头你该如何?你自己想一想。病中有一半功夫,..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前面的通序是一个一般性的说明。我们从一般性当中很难看出本经的内涵是什..
在迦尸国,有五百只雁子一同生活,雁王叫做赖吒,有一位大臣叫素摩。一天,雁王被猎人逮住,素摩跟着雁王不肯离去,而且央求猎人说:请你放走雁王,用我来替代吧。猎人不听..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业智。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业法受因及果报。随其所应立三业轮。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摧诸天..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在有那个坚韧不拔的志向。大梅法常禅师去参马祖,问:如何是佛?马祖讲:即心即佛。他就领着这四个字,回到余杭南七十..
早年在浙江某寺,有一法叫喊含辉的和尚,年约四十多岁,素日守戒律尚称精严。有一天,他到街上漫步,刚好经过一家卖狗肉的铺子前,想不到素日精守戒律的他,竟也经不起阵阵..
早年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以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十分喫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
窥基本是唐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後从玄奘出家,成了玄奘的高足弟子。终身著作无数,宣传玄奘传入的法相唯识学,是佛教史上的闻名人物。但是,窥基出家的缘由却十分独特..
五代後梁开平年间(九○七~九一一年),四明奉化(浙江省)俄然来了一位行为荒唐的和尚,皱著脑门,腆著大腹,身背一条大口袋,逢人便乞,见物便讨,讨来的东西顺手便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