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
我们修大乘菩萨行时,首先须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娑婆世界,六道众生,有的是卵生,如鸡鸭鸟类;有的是胎生,如牛马人类;有的是湿生,如蚊..
佛陀入灭百年后,阿育王统一印度,成为保护佛教最有力的统治者。有一次,阿育王发心供养出家众,有个小沙弥也来应供,阿育王为了要不要顶礼小沙弥而左右为难。后经小沙弥显..
在唯物主义,尤其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是纯粹的迷信,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意识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这个是无限滑稽的。那么大乘佛教的”..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第十章:喜施获福“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好几百拜,念佛两万声。”广..
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养尊处优的人是贵人,而是心中无事、心无挂碍的人是贵人?答: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中有长短、好坏、多寡..
佛在《华严经》中告诉我们,念佛、拜佛,要用“普贤供养云”的方式。什么叫普贤供养云呢?比如观想佛菩萨的时候,《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
先修四加行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我给大家略略说密宗次第。如果你想受灌顶,没有先修四加行,这灌顶不成立。还有,我请的上师是喇嘛,喇嘛上师说的是..
《华严经》里面的“不可说”这个词很有意思。一方面它是数量词,在阿僧祇品里面定义“不可说”为一个数量单位,“不可说不可说转”为最大的数量单位;另一方面它有讲不尽的..
三十多年以来,我本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密法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每一次灌顶的力量的加持,好像比听课还多得多。有时候,一灌完顶之后,相续当..
不必害怕鬼神祸患,是什么意思,上一次我来的时候给大家讲,师父我害怕,不敢诵《地藏经》不敢诵这经那经,为什么呢?念鬼来怎么办,上一次我就告诉他了,很好办,念鬼来了..
思考题1、现在社会上,人们对密宗有哪些误解?请举例说明。对此你该如何驳斥?2、在澄清人们对密宗的邪见时,为何不引用密续中的金刚语,而通篇引用汉地佛经中的教言?依此..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欲火烧身”是什么意思?欲火其实就是强烈的欲望之火,而且欲望之中最重的是*欲、男女色欲的欲望;这个热情就像燃..
我们进入密法的时候,需要接受密法的灌顶。灌顶在藏文中叫“旺”,梵语里叫“阿比肯扎”。灌顶有两层意义,第一层就是灌输或者洗涤、洗掉的意思,也就是给我们灌输将来的解..
所搭之衣、按律、是五条直条、名缦衣、无一长一短之横纹。今人多不依法、或搭一长一短之五衣、或搭二长一短之七衣、皆为违律。在家人、即依法缦衣、亦只礼拜持诵、敬礼三宝..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象,并不玄乎。佛又不是什么万能的主宰者和创..
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这句佛号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甚至有时人们还开玩笑似地自己常常合掌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并不是所有口诵“南无阿..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
佛在显宗第二转法轮中着重宣说诸法的般若空性,在显宗第三转法轮中宣说了空性基础上的光明,但是多采取隐含、譬喻的方式。密乘的见解是在综合了显宗的第二、三转法轮的基础..
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这《金刚经》上的话。「度尽一切众生」是讲经说法,种种示现,帮助众生开悟;「实无众生得度者」,心里不着相,三轮体空,那是慧。定慧..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
禅宗常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这个词也是禅宗的专用语,如果说顿悟是从弟子的角度而言,那么直指就是从师父的角度而言。直指,不是直说。“说似一物即不中”,..
佛教中讲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三界。出三界有出三界的条件,那么如何才能出三界呢?这是佛门弟子日夜以求的根本问题,修学佛法若不出三界,不解脱生死轮回,学..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
果戒法师答:一切违背因果的想法做法都是攀缘。举例说明,人家不乐意、不接受的和单相思都是攀缘,比如把放生的事告诉人家,到时候没来,又打电话找他,就是攀缘。把饭做好..
二、念死无常1、念外器世间无常须弥、四洲为众生业力共报所成,外似坚实,至劫坏时,受水、火、风灾,即一切毁灭无余。最初坏地狱有情,业报未尽者,移向他方世界。六道既..
《密宗法义精要》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原著藏法尊法师译汉文目录密宗法义精要序一、人身难得1、思维本体2、思维圆满3、思维喻义4、思维数目差别二、念死无常1、念外器世间无..
六、依止善知识不依师而成就者,经论无此开示。凡夫之见,自想由十地五道而成佛者,亦为不可能之事。以世间一切艺术,均有师承,而谓涅槃大道,无师自能成办,岂有是处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