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有个信心,有个长远心,有个坚固心,自己选择一个法门,一生在这修行,不能今天在这弄弄,明天在那儿弄弄,不觉就老了,一老啥也不行了。一定要有个主宰,不要光听别人说..
昨日下午,印顺再一次回忆起了自己初与本焕相识的日子。“那是在深圳人民医院的病房里,我记得很清楚,是603病房。直到今天,当时的医生、护士和陪着他的居士的名字我都记..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
一、看经拜佛怨鬼扰回想起几十年前,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在我的家乡有位受过菩萨戒的老居士,那时他五十几岁没有结婚,父母已经过世了,兄弟在另外的地方住。他的家庭在乡..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具足持净戒,可见戒律的重要性。而古往今来有一些念佛行..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指得很真确,这句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妙湛总持不动尊转化了一切境界,降伏了种种的客尘烦恼,其中所谓的妙湛是说这..
慧明仍然记得师父荼毘时的场景。四众弟子们浩浩荡荡布满山头,听老和尚们说那场面多少年都没见过了。虽说出家人应看淡生死无常,但当慧明亲眼看着师父的法体被推进化身窑的..
昨日凌晨,听说老和尚走了。生死,每个人都是要面对的。了得生死,却不是每个人做得到的。老和尚曾经对我们有过开示。当时,我们做过记录。知道有一天,是要告诉大众的,依..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这四句是第八种,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这偈颂的意思就是观察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大愿,以及果上成..
南无观音菩萨,今天观音佛七正式起七了。这次观音七因缘很殊胜,今天来了将近四十人,人数不少啊。我们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来打观音佛七,打观音佛七的目的是什么,在座的每..
因为信佛,从佛的教化当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处。例如说我们人人都有烦恼,但是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我们天天说烦恼很重,但是要比起社会上的人,烦恼轻多了..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为什么要修,为什么要做功夫呢?就是由于我们心粗。什么叫做心粗?就是念头浑浊,妄想多,烦恼多,这就叫心粗。众生和..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既已开悟明心见性,则应当效法诸佛施行教化,随类化身,无论入泥入水,在所不辞,不避生死,广度..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把住话头行。如果你行的时候,甚至一直打妄想,甚至不参念佛是谁,那你的功夫呀,什么时候能得力呢?如果你行的时候,只要..
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烦恼。我们好多道友给我写信说烦恼,我也不能跟他直接谈话烦恼在哪呢,你拿出来给人看一看?你拿不..
第一疑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受苦众生。是什么原因要求生净土去自安其身呢?舍离受苦众生则是没有大慈悲,专为..
【原文】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功,参禅法门能在第八识上用功,何不舍念佛而参禅乎?弟子愚蒙,不了此义,未知是否,请师证明,..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我帮助你、你帮助我。但是也有一些过去的恶因缘也会接触。..
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讲的因果,大乘经讲的都是因果。作为佛教徒,你是不是正知正见来修行,你是不是讲因果?这因果可认真的很哪,一点都错不了。这社会上哪管这个。佛教里..
底下就是佛所说的偈子,是前头长行文的重颂。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我若跟你讲,讲到恒河沙劫那么长时间也讲不完。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乃至见到地..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修多罗翻契经,就是契合的意思,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这个理跟机,机就是观机说法,机就是事,事跟理必须得..
虚老在世的时候,经常讲这两句话: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那时候,有的人跑来亲近虚老,没住到三五天又来告假了。老和尚问他:菩萨啊,那天不是说到这里来常住、亲近..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的,今生是比丘、比丘尼,再一转世就变了。现在好像是三宝弟子,一转世就忘了。现在恶习者多,发善心者少,能够延长一..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杜牧《江南春》中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陶弘景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出生于宋孝武孝建三年(456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跨越了南朝..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
贞观年中,老安至蕲州双峰山,礼五祖弘忍为师,后又随师至东山寺修禅。老安在蕲州大约十五年以上,后来才北上长安,游终南山。同年秋天,一场早霜伤害了庄稼,然而老安所住..
有一位年老的僧侣,当他走过屠宰场时,都不由自主地潸然落泪,说起过去的往事。说来话长,我能记得两回的前世,第一世,我是个以杀业为生的屠夫,叁十多岁就去世了,我的灵..
大和尚与小和尚结伴下山去镇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去镇上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蹚过一条小溪,来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条是近路,只需沿山路下得山来..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