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法师禅修班

《楞严大义》见道之九2、菩提涅槃佛在七处佂心以后,怕我们大家落入断灭见,心不在内,不在外,哪里都不在,我们就想那就没有心了,其实不对的。不是没有心,是一切生死根..

《楞严大义》见道之三3、持戒第三点修行的基础,就是持戒。持戒是保护我们的保护栏,目标在前面,动力在后面,保护栏在左右两面。我们修行就像是悬崖鸟道,悬崖没有保护栏..

三、别教的修证次第别教是指以《华严经》为中心的各种大乘经典所宣说的不共二乘之教法。此教特别为大乘利根菩萨宣说“恒沙俗谛”之理,用道种智断界外之见思、尘沙、无明等..

《楞严大义》见道之四第四节七处征心1、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楞严经》的整部经典总共十卷:前面四卷就是讲见道,就是如何明白我们的真心,看到我们的真心;五六两卷,包括..

《楞严大义》见道之六3、七番破处通常的人,他感觉到心是在胸口当中的,是不是?我们通常的人就认为心在胸口当中。实际上,唯识告诉我们,这个心叫做肉团心。我们这个身体..

《楞严大义》见道之二第三节修行基础的五要素1、如量地皈依三宝《楞严经》的这个缘起,就告诉我们三个道理。阿难尊者他为什么遇到邪咒,自己学的教法却起不了作用,因为他..

一、藏教的修证次第法无定法,对机者善!藏教就是阐述了现实的人生,现实的人生具有很多局限,现实的生命具有明显的不稳定因素,这种不稳定因素就是藏教所讲的“苦谛”,也..

净空法师:积德累功,那么什么叫『德』、什么叫『功』?

印能法师《消灾吉祥咒》此咒可以消除灾难,带来吉祥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个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判断应该往东边去、往西边去,要做一个方向的引导。当..

问: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去通看..

问: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大安法师答: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你不要小看这个细胞了,它是很不可思议的。我们人的身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所构成的,细胞的组织也非常复..

原文: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

由于现前现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断分别」就是断除心中的不平等,就是修无分别智。这个我们先说明。「由于现前现住」,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

禅者的包容(2006年7月24日上午于柏林禅寺文殊阁)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在这炎热的夏天,却有习习凉风吹来,正是我们柏林寺的禅风飘过来的一种清凉。这次夏令营的主..

第十章二禅修证法佛经里有个比喻,心就如同国王一样,是一切感受的主宰,感受就是臣民,臣民如果受到国王的关注,自然就会非常高兴,也不愿意离开国王。所以我们以不妄想的..

第五章调身心五事在具备了五缘、呵斥了五欲、摒弃了五盖之后,我们就可以学习坐禅了,所谓“身安则道隆”,在禅修过程中,身心的调和非常重要。调和就是调整、和谐、不极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