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大经里面常说,像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成佛之后还要以一百劫的时间来修相好。诸位要知道成佛是慧,相好是福报,纵然有圆满的智慧,如果没有福,度不了众生。所以世出世..
从“以情动人”到“以德服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开始创办公司,当时有很多员工都是国营企业出来的下岗工人,他们干活卖力,老实本分。二〇〇六年,我开始发觉公司里新来..
上一次介绍了「三辈往生」,在结束的时候也把「往生正因」里面第一段正因里头的第一句话,要读诵《大乘无量寿经》,这个上次也做了介绍。这两品所谈的都对於我们来说非常切..
慈悲伟大的佛陀!求您加持我获得人间的财富。因为在经济重于一切的社会,如果我没有金钱财富,将生活得十分艰苦;甚至想发心做一点善事,也需要一些钱财。因为在物质不可缺..
1、人生的含义(人来到这世上的一辈子为了什么?)我们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恐怕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想过的,但找不到答案,于是还是和大家..
编者按:对多数学佛人来说,可能都会遇到以下这些问题。诸如: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学佛应该经过几个步骤?这些环节都有什么要点?我们来听听希阿荣博堪布怎么说,或许能..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听闻到佛法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如何修学的就更少,也就是说信..
正观淫欲之心,即可根治淫心之道。凡夫在修行的历程,尚未证得果位,有时会淫欲炽盛是在所难免,因为众生所以为众生,就是以淫欲为生命的所依所归,动不动淫欲即时现前,的..
我老实读诵这部经典,老实念这句「阿弥陀佛」,要把弥陀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我的愿跟佛就相同了。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见解,都能依照这部经典做标准,把它修正过..
我们学佛法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没有用处。我们要做到有实无名的事(好像乞雨灵验的事),不要贪求有名无实的事。有名无..
我们身为佛弟子,到今天末法时期要作真佛弟子,要知道佛老祖宗在过去修行不容易。我们虽不能一天吃一麻一麦,但也不要贪吃好东西,吃维他命,贪有营养之食。这臭皮囊是四大..
当然,一切的用心,一切的观照,都是从善知识得来的,所以亲近善知识是学佛的第一要务。很多人看了电视之后打电话给我,师父!噶玛巴大宝法王怎么长得那么像佛啊?各位,我..
各位!修道若是不能改过,就等于没有修道。学佛法不能知过必改,等于没有学佛法。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知道以前所行所作有不对的地方,凡是有这种感觉的人..
加入书院快两年了。经常都会问自己,我有因此而感到快乐吗?我的生活因此而带来什么改变呢?如果我没有遇到佛法,走进佛法,那我现在会怎样?我经历过八年前初遇济群法师时..
若欲化人,必须自己实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实行,尚不专指能念佛而已。凡发心学佛之人,必须所作所为,高出平人之上。所谓高出者,谓能力敦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是所..
上一次讲了十二光佛,无对光下面是智慧光,没有单独提出来说一说。光就是智慧,这个在无量光里头已经解释得很充分,就是称为真实明。昙鸾大师说,光明就是真实,光明就是智..
世界上的人,说假话的多,说真话的少;打妄语的人多,说老实话的人少。各位研究,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学不老实,处处要打妄语?为什么人欢喜说假话,而不说真话?因为世上..
《无量寿经》所讲的教训,就是发菩提心,一部《无量寿经》跟我们讲的重点,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都有一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我们落实这些教训就是..
我们经常听到:“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可见学佛首先是从做人开始,做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需要从哪些方..
第二个启示,我想是对我自己的启示,也是对我们大家的启示。这么四句话,「恩师在讲法,为了你我他,听懂一句话,你就回家了」。这四句话当时我听了以后,我就特别感动,我..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这好像犯罪的人在受审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开示一下,什么叫做学佛,什么叫做修行。现在..
当一个人皈依成为佛弟子,为自心找到了家,有了坚定不移的信仰,就会拥有一个大家庭。即使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即使身边的亲朋好友一个个离你远去,信仰却会陪伴你一辈子,..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
我们这几次都是在讲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这种种庄严当然都是些事相,所以有人总感觉净土法门跟《金刚经》的般若好像融通不到一块,是两回事。先师的《净修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