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五、四谛说缘起说是以流转缘起为主要重点,四谛说则是说流转、还灭的缘起,尤其详细说明还灭缘起。正如缘起说被称之为自内证法门,是释尊在..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六、实践修行论以佛教而言,向理想进行的修行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有关修行的方法,以种种形式,在原始圣典中随处有所说明。在部派佛数,乃将..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八、神通奇蹟——三明六通宿命智、天眼智、过尽智三种,亦称为三明,据说佛陀於菩提树下开悟时,乃得此三明。又一般得阿罗汉果者,亦皆於其..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十一下午)学佛要会用学佛是为了用,用是为了达到成功。如果我们不为了用,那花费时间去学,为了什么呢?佛的慈悲于运用上产生灵..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二、三法印、四法印三法印之「法印」,是「佛法的标记」、「佛教的证据」之意。若具备「诸法无常」等三或四种条件,即证明其说为真正之佛教..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十上午)念佛的功夫在哪里念佛有十大好处,我们有些人已经念佛几十年了,为什么没有得到好处呢?关键是:没有信愿。如果有信愿..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九下午)忏悔和做功德关心和崇拜要分清。对上才说崇拜,对下要说关心。我们对乞丐要关心,不能去崇拜乞丐。关心乞丐有什么用呢..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六下午)信仰是回归精神精神要以信仰来完善,物质要以接受来完善。人一旦没有信仰,就缺少了精神的作用。信仰精神才能安住生命..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四、十二缘起在阿含经或律藏等原始经典中,对上述之缘起未作详细的说明。然对缘起说十分理解的人,对这个问题都能自由自在的说明。释尊一代..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十二上午)愿意往生就等于愿意奉献这次有缘来到这里,重点首先是提醒大家,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阿弥陀佛是真实的,愿望大家回..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八下午)念佛七法会和助念的作用念佛七也可以叫做助念,但是念佛七法会的作用要比平时的助念殊胜。因为念佛七要有规范的管理,..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七、修行道——三学如上述,在佛教中,应向理想迈进的修行德目有许多种,但这些有时亦可以归纳於戒、定、慧三学。关於三学,屡在原始圣典所..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十一上午)生死与解脱我们人对生命的一般认识是,人在未舍报之前叫做活人,舍报以后叫做死人。真正悟道以后,就体会到:生命也没..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十下午)什么法最好下面我们共同理解:佛陀的经典、佛陀的咒语、佛陀的名号。因为经常有人问:“念什么好呢?”下面我们就介绍..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十、佛教的特质(一)佛教的合理性与迷信的排除关於原始佛教教理学说的合理性,想必由上述的三法印、缘起说、四谛说、三学说等已可了解。其中..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九上午)学佛做什么学佛就是学做解脱人。什么样才算解脱啊?活没有障碍,走没有障碍,叫做解脱。现在学佛人分有好多类,有文化..

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大乘起源问题的歧异诠释大乘佛教的起源是印度佛教史的一个大问题。究竟大乘佛法是佛陀亲口所说,还是后起的?若是后起的,那么影响大乘佛教产生的..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三、缘起说由三法印、四法印组成的即是缘起说。因此,缘起说可视为佛教的根本思想。传说释尊在菩提树下,因观察缘起而开悟成佛。由此可知缘..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一、合理性、客观性原始佛教系站在与一般外教全然不同的立场,考察宇宙与人生,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有三种特徵。第一在知性方面、有其合..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九、般若智慧与无我之实践关于无我,已在前面第二节「诸法无我」中解说,但那是以理论为主而观察无我的问题,理论上的无我,是一切万物无有..

忏悔皈命文一: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十念)二: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三: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一切罪障皆忏悔一切..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六上午)请法与皈命本次法会能在福田和谐寺举行,首先是本寺法师的慈悲和本寺当山土地、伽蓝菩萨、祖师菩萨的慈悲成全。有这样..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先看这段。这个对长行再来追颂,你..

三皈依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它应该共于五乘。整个五乘的修学,如果离开了三宝的功德,离开了三宝的引导,就是外道法了。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那种体性,有时候又称为如来藏。有一部经叫《如来藏经》。在这部经典当中,佛告金刚慧菩萨言:..

问: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在表面上,这样该怎么做,该怎么办呢?大安法师答:修行佛法不是在做学问。修行佛法要解行并进,儒家讲要知行合一的。..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深受感受的刺激,一接触外境就带动感受,感受就产生妄想攀缘,所..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四个版本,虽然内容稍有差异,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作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祖师语录集,《六..

「不厌生死,不欣涅槃」如何成为大乘共义?一、前言杨惠南教授于今(2004)年4月举行之『「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发表〈不厌生死,不欣涅槃──印顺导师..

部派佛教与杂阿含[日]水野弘元一、各部派对于阿含的分类佛教诸部派均各有自派传承奉持的三藏圣典。其中经藏名为阿含或尼柯耶(部),可分为四类或五类。所谓四阿含与五部,则..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