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烦恼即菩提


【怀师箴言】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没有杂念妄想,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认为不清净、不空则不是佛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对于不垢不净的圆觉自性没有认识清楚,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

我常常告诉修道的朋友,你们在山上打坐很有道,很清净;但一下山来,我招待你到夜总会、歌厅、舞厅走一趟,保证你那莲花座的花瓣一瓣一瓣地掉下来。可以出尘却不能入世,可以入佛却不能入魔,就有所障碍了,不算真解脱。什么才是圆觉自在的境界呢?那必须如“维摩经”上所讲的“烦恼即菩提”,无论在任何脏乱、烦恼、痛苦的环境里,都一样清净、快乐。

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叫作“凡夫随顺觉性”,这是普通一般凡夫的见解,只要一提到佛,就想到圣洁、庄严、清净的那一面去了,如此只是具备了宗教的信仰、佛学的兴趣、完美的情操,至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则一无所知。大部分的人都以自己的见解来解释注解佛法,我认为佛是这样,我认为入定是这样,都没有用心去参究,没有用功去实证。

——《圆觉经略说》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

《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如何修证佛法》“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合”与“会”不同,不合是不黏着。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就气,那你是又会又合了。你看到人如梦如幻,不配合拢来,就是有出离感,解脱了。于一切法不黏着就是菩提,离一切烦恼习气的缘故。你对境无心,就是不会也不合,但怎么样可以修持到对境无心呢?烦恼不单是痛苦,你看见一件事快活,这快活就是烦恼,你觉得舒服也是种烦恼。扰乱你的叫做烦,使你困惑的叫做恼。

世间一切事都是烦恼,没有一件事是不扰乱、不困惑的,众生习气又偏偏喜欢找烦恼。我们有人不找烦恼的,工作完了就回家看书读经,很好吧?还是自找烦恼!同我一样,看什么书读什么经?不是本来清净吗?你说这一切我都不要,只学佛,还是烦恼!你没有成佛之前都烦恼死了。

所以离一切烦恼习气,彻底离开了,就毕竟菩提。——《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归纳起来讲一句话,妄想就是般若。我的老师袁老师,给我讲过一句大名言,了不起的。他告诉我般若与妄想有什么差别,他说:「知妄想是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想。」说得非常彻底。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佛陀虽然知道须菩提离开了人我的执着,但大慈大悲的佛陀,仍然苦口婆心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迹,加强须菩提无相布施和无我度生的信心。佛陀像是回忆似的追述着往事道:「须菩提..

须菩提在佛陀的僧团中,修道闻法,非常热心。尤其是四处十六会的般若法会,须菩提如不去其它的地方教化,从不缺席。有一次,佛陀在祇园精舍预备讲说《金刚般若》的时候,千..

须菩提出家以后,过着三衣一钵的生活,每天上午到街坊上托钵乞食,下午就跟随佛陀听教参禅。比丘们每日出外托钵乞食,总是遵照佛陀的法则,次第行乞,一个个,一排排,无论..

有一次,佛陀在须菩提的故乡布教,乡人纷纷传说,说佛陀是一切智人,论到智能,世间上没有人能够和佛陀相比。这样的议论早就传到须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跟随乡人,都..

须菩提幼年的时候,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对世间的看法以及待人处世,就已与众不同。他生长在富有的家庭里,父母对他是万分的爱护,但他从小就不愿做金银财宝的奴隶。父母给..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最好的..

南怀瑾大智慧:福报多的人,往往有三个特征

南怀瑾临终留下“平凡”二字往日相伴影响子女一生

导师说,任何法门都离不开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这五大要素。所以在学习《略论》的过程中,我比较注意以这五个要素为主线,学习和体会佛法的博大精深,并希求从中获..

上一课时,辅导员问我们:哪种烦恼影响修学?当时这一问,我心里非常清楚,我修学上最大的烦恼来自于义工行。对于义工行,尤其是班级义工行,我的服务意乐和法喜都在逐渐退..

佛教音乐-菩提本无树-佛教歌曲

一、烦恼佛教语。谓迷惑不觉。包括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以及随烦恼。能扰乱身心,引生诸苦,为轮回之因。见《唯识论》卷六。烦恼,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通常是指内心的烦闷苦..

冯仑追忆南怀瑾一:被南怀瑾先生的广博和深透折服

央视网打量视频旗下综艺频道,精彩场面,持续高能。南怀瑾一辈子不喜欢碰钱,儿子却曾因钱惹怒了他

《人心、人性与人生》这篇文章,通过对如何认识自我、了解世界真相、解脱轮回、找到生命的意义、成圣成贤五个方面的论述,为我们解析了作为一个人,认识心性、明心见性的重..

特斯拉病了!根源在哪?南怀瑾有言在先!

聆听佛经《心经》唱诵,去除心中烦恼

项思醒背后“推手”是谁?南怀瑾曾预警:人文道德在衰退?

衡水中学现象受追捧!南怀瑾却说:我提倡读书无用论!

南怀瑾先生2005年讲座

渊回说南:梦参和净慧法师为何拜访南怀瑾?虚云老和尚留下偈语?

渊回忆南:南怀瑾爱好问题思考人生?直到,到达了国学文化最深处

南怀瑾:人一辈子只做3件事,自骗,骗人,被人骗!让人醍醐灌顶

渊回禅修:南怀瑾传的两大秘法,佛家文化中的呼吸法门和禅秘要法

姚安娜5亿城堡“炫富”!任正非为何管不住?国学大师南怀瑾一语道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