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烦恼即菩提


【怀师箴言】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没有杂念妄想,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认为不清净、不空则不是佛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对于不垢不净的圆觉自性没有认识清楚,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

我常常告诉修道的朋友,你们在山上打坐很有道,很清净;但一下山来,我招待你到夜总会、歌厅、舞厅走一趟,保证你那莲花座的花瓣一瓣一瓣地掉下来。可以出尘却不能入世,可以入佛却不能入魔,就有所障碍了,不算真解脱。什么才是圆觉自在的境界呢?那必须如“维摩经”上所讲的“烦恼即菩提”,无论在任何脏乱、烦恼、痛苦的环境里,都一样清净、快乐。

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叫作“凡夫随顺觉性”,这是普通一般凡夫的见解,只要一提到佛,就想到圣洁、庄严、清净的那一面去了,如此只是具备了宗教的信仰、佛学的兴趣、完美的情操,至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则一无所知。大部分的人都以自己的见解来解释注解佛法,我认为佛是这样,我认为入定是这样,都没有用心去参究,没有用功去实证。

——《圆觉经略说》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

《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如何修证佛法》“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合”与“会”不同,不合是不黏着。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就气,那你是又会又合了。你看到人如梦如幻,不配合拢来,就是有出离感,解脱了。于一切法不黏着就是菩提,离一切烦恼习气的缘故。你对境无心,就是不会也不合,但怎么样可以修持到对境无心呢?烦恼不单是痛苦,你看见一件事快活,这快活就是烦恼,你觉得舒服也是种烦恼。扰乱你的叫做烦,使你困惑的叫做恼。

世间一切事都是烦恼,没有一件事是不扰乱、不困惑的,众生习气又偏偏喜欢找烦恼。我们有人不找烦恼的,工作完了就回家看书读经,很好吧?还是自找烦恼!同我一样,看什么书读什么经?不是本来清净吗?你说这一切我都不要,只学佛,还是烦恼!你没有成佛之前都烦恼死了。

所以离一切烦恼习气,彻底离开了,就毕竟菩提。——《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归纳起来讲一句话,妄想就是般若。我的老师袁老师,给我讲过一句大名言,了不起的。他告诉我般若与妄想有什么差别,他说:「知妄想是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想。」说得非常彻底。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明了学佛的重点在哪里。佛法是心地法门,整个学佛过程,正是从了解心行到改变心行的过程。我们的心好比土地,每个起心动念则是播下的种..

南怀瑾回忆录:晚年传佛法拯救中华文化,弥留之际写下两字?

菩提心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性《道次第》中,将菩提心、菩萨行、空性见作为大乘佛法的三大要领。其中,又以菩提心为根本。关于菩提心的重要性,《道次第》归纳为以下几点:1..

妙湛长老在临终时的遗言:“不忘世上苦人多。”这是长者慈悲心的流露,是对后人的叮咛和嘱咐。世间人有种种苦恼,家庭的、子女的、事业的、财产的……很多很多,好像每个人..

南一鹏回忆父亲南怀瑾,家中宾客如云,最爱听人讲故事?

南怀瑾回忆录:专注复兴中华文化,精准判断时事,总能化险为夷?

南怀瑾回忆录:作品难读,多以文言文表述,道家更善拨乱反正!

佛教音乐,度母,听听消除烦恼,万般自在,舒心畅然,一切随缘

菩提信物皈依师,是弟子皈依三宝的见证,更是佛法传承的纽带。经由庄严如法的皈依仪式,将诸佛世尊点燃的智慧火炬代代传递下去。为铭记皈依后的新生,引导学人走入佛门后深..

菩提心生于佛同住虽然你带着这样一个高度的觉悟,大慈大悲的菩萨心,你现在成了人间菩萨,但是在世间上有人不理解你,有人会冤枉你,有人会嘲笑你,有人会讽刺你,甚至你这..

委身菩提断尽魔业除了学四无量心,再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谁的心啊?是佛的心,是一切菩萨的心。过去菩萨已发,现在菩萨当发,未来菩萨应发,这个菩提心。我们现在发,就加入..

南怀瑾名言书法作品

什么是菩提心?云何发菩提心?就世俗谛说,「菩提心」就是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因心与愿心,他以〝大悲心〞为根本,以智能为支柱,出之以自利利他的方便。因此,要..

烦恼与苦的微细相貌烦恼很微细,并且展现的相貌非常之多样化,不是只有佛教所说八个苦的事情(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才叫苦或者烦恼,也..

今生非常幸运,有缘进入三级修学听闻佛法,良好的引导和修学氛围能帮助我们走出迷惑,走向觉醒。作为佛弟子,我应该怎样传播佛法智慧呢?佛陀是娑婆世界传播佛法智慧的第一..

公众号搜索关注:“每日一首佛歌”每天一首好佛歌等着你来聆听~持续更新!

断烦恼,了生死若能断烦恼(因),自然了生死(果);我们因为太习惯于忽略烦恼,而让烦恼悬而未决;又太习惯于随顺烦恼,只是让时间的洪流冲走它。当下一次的烦恼再生起时,又..

痛念生死、发菩提心如果我们粉饰太平,以为生命的苦逼与我无关,那终究受苦的是我们自己,要痛念:「生死这条路得自己走!」如何发菩提心?首先得先确知:亲近三宝不为别的..

当年南怀瑾先生讲述: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太透彻了!

2018年宁波慧日禅寺浴佛节法会期间,上传下喜法师佛法主题讲座“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开示之第三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公众号搜索关注:“每日一首佛歌”每天一首好佛歌等着你来聆听~持续更新!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