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烦恼即菩提


【怀师箴言】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没有杂念妄想,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认为不清净、不空则不是佛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对于不垢不净的圆觉自性没有认识清楚,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

我常常告诉修道的朋友,你们在山上打坐很有道,很清净;但一下山来,我招待你到夜总会、歌厅、舞厅走一趟,保证你那莲花座的花瓣一瓣一瓣地掉下来。可以出尘却不能入世,可以入佛却不能入魔,就有所障碍了,不算真解脱。什么才是圆觉自在的境界呢?那必须如“维摩经”上所讲的“烦恼即菩提”,无论在任何脏乱、烦恼、痛苦的环境里,都一样清净、快乐。

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叫作“凡夫随顺觉性”,这是普通一般凡夫的见解,只要一提到佛,就想到圣洁、庄严、清净的那一面去了,如此只是具备了宗教的信仰、佛学的兴趣、完美的情操,至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则一无所知。大部分的人都以自己的见解来解释注解佛法,我认为佛是这样,我认为入定是这样,都没有用心去参究,没有用功去实证。

——《圆觉经略说》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

《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如何修证佛法》“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合”与“会”不同,不合是不黏着。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就气,那你是又会又合了。你看到人如梦如幻,不配合拢来,就是有出离感,解脱了。于一切法不黏着就是菩提,离一切烦恼习气的缘故。你对境无心,就是不会也不合,但怎么样可以修持到对境无心呢?烦恼不单是痛苦,你看见一件事快活,这快活就是烦恼,你觉得舒服也是种烦恼。扰乱你的叫做烦,使你困惑的叫做恼。

世间一切事都是烦恼,没有一件事是不扰乱、不困惑的,众生习气又偏偏喜欢找烦恼。我们有人不找烦恼的,工作完了就回家看书读经,很好吧?还是自找烦恼!同我一样,看什么书读什么经?不是本来清净吗?你说这一切我都不要,只学佛,还是烦恼!你没有成佛之前都烦恼死了。

所以离一切烦恼习气,彻底离开了,就毕竟菩提。——《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归纳起来讲一句话,妄想就是般若。我的老师袁老师,给我讲过一句大名言,了不起的。他告诉我般若与妄想有什么差别,他说:「知妄想是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想。」说得非常彻底。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4月30日,上午皈依法会,下午菩提家园大分享。平日里清静如水的西园被虔诚和热情点燃。当太阳从西天隐去,月牙爬上枝头,西园的夜空下,仍然流淌着回家的欣喜和感动。听说..

每次皈依法会,千百人的现场,要让每位信众听清皈依师的话,少不了音响设备的传输,也少不了视听组义工的护持。五一菩提家园的皈依法会,参与人数再创新高,法会从大雄宝殿..

慧策师兄来自济南,在这次五一菩提家园的活动中,担任行堂组的小组长。在早晨的义工行中,他正在为第一次参加行堂工作的义工们做示范。慧策师兄的腿有些微跛,但他并不觉得..

我是第一次来西园寺做义工,其实很早就想来了。每次看见师兄们在西园寺做义工时发回的照片,格外亲切而感动。特别是听了师兄们做义工回去后的分享,个个都变化好大,所以这..

凌晨4点的后厨,两大锅小米粥正在大灶上翻滚。为了使粥不粘锅底,后厨组的帮厨义工正拿着大铲子不急不缓地搅动着。来自哈尔滨的智晨师兄,对熬小米粥太熟悉不过了,东北的..

人间四月天,转眼又五月。一年一度的菩提家园又让各地的佛子们回家了——回归西园,回归三宝的怀抱。最殊胜的并非只是回到西园,而是能在此皈依三宝,成为名副其实的佛弟子..

智延“后厨重地,闲人免进。”这张纸贴在后厨门口,可还是有很多师兄不会注意看到。但只要慧文师兄在,不论你是谁,只要不是后厨义工,就不能随便进后厨。皈依法会那天早上..

南怀瑾作品在国家提倡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南怀瑾先生说过的话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常说一句话,不大好听的一句话,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怕亡国,亡国了有后代..

心定了,烦恼自然就少了师父说,我们的心若是不定,便如同孤立风中的火苗,无法照亮身边的事物。只有保持平静的内心,才能够看清身边的一切。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外..

人类的生存也共同,可是人类忘记向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外加自己心理及各种的欲望,以致社会有作伪,有虚假,有勾心斗角。“伪成则真不丧者,未之有也。”社会上有了伪造..

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

菩提树为何被视为“圣树”?说到菩提树,就不能扯开其与佛教的联系,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以及国内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

如今社会,许多人学佛却反而学的一身“佛气”。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装成学道的样子的。且听听南老如何开示学佛之路。就像我说许多学佛的人,一脸佛相,满..

我就读的是本市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在大学我是学生会干部,还创办了一个爱心组织,长期资助二十几个孩子上学,我虽因病脱发,性格却很阳光。大家可能会疑惑了,按套路来说..

大悲悯众生1.你愈能够把生命奉献在利益众生,就能够在生命中得到愈多的喜乐,以及内心的满足、平安。所以,如果有人要寻求安乐的人生,最好的方法是以爱惜其他众生的菩提心..

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金刚经说什么》就我个人研究,有个体会——真正为..

性情要养得通达,胸襟不可那么狭隘,不要有一点事就想不开,一句话就放不开,否则成就就太有限了。其次要处事果决、刚毅,下了决心,又能坚定不移,才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进三级修学填报名表的时候,有一个选项,每天可安排自修的时间,有1小时、2小时、3小时,我还想怎么没有半小时呢?可见1小时是最低标准了,想想进三级修学是为了好好修学佛..

最难管的是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思想与情绪。你们要做老板、领袖,搞管理学,先管理自己吧!自己性情管理好,智慧管理好,理性管理好,然后再管理别人,再谈事业。有一个学僧..

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苦,而众生贪爱趋..

所谓修行,其实就是彻底修正自己的心性行为,由里至外,巨细靡遗,完全加以确确实实的检点与改善,此即是做为一个修行人至死不渝的生命主题,必须永远追求达成的生命事业。..

没有行动力的人原则上没有批评的资格,菩萨不会在岸上对着众生指手划脚,一定要生在污泥里,才能开出圣洁的莲花。绝大多数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到这个地步。他们清,很清..

南怀瑾先生本会陆续收到众多读者询问,现统一答复如下:一、问:有众多微信、微博、网站转载冠以“南怀瑾”先生名义的文章,很多都未注明出处,请问如何甄别?答:有些未注..

“说不尽的南怀瑾”主题讲座嘉宾合影3月31日,南怀瑾先生之子南国熙,老古出版社原社长、南怀瑾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古国治做客南开中学“公能讲坛”,向师生做了题为“说不尽的..

在三级修学里,听得最多的,说得最多的就是发心,发菩提心。对于菩提心的认知,一直只停留在”利他”两个字上面,经常觉得利他有点概念化,具体内涵并不是非常清晰。经过这..

普寿寺(资料图)有什么比了解生命的真相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知道了无常的道理,所以对拥有的一切才会更加珍惜。珍惜和父母相聚的日子,珍惜和每个人相遇的因缘,用慈心悲心去..

问:为什么好多在家居士,虽然在现象上了解了十法界,无非是一人一念所变化,同体大悲,可是事相就是不能圆融。请给我们多开示,怎样面对生活的一切烦恼习气,达到理事圆通..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物质高度发达,科技空前发展,但是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大家是否因此而增加了幸福感呢?答案恐怕并非肯定。大家反而感到烦恼重重、压力满满、..

智敏上师(资料图)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

大家要知道人的心理,一个资本家不敢把财富交给后代,权位也是这样。我经常跟几位在位的老朋友们讲:你们要注意呀!权位就是魔鬼,没有到手以前,这个人很好,一旦到手了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