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永嘉大师

什么是“心”已经困扰我们几千万年。譬如我们讲八识,整个八识包括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第六意识、前五识。本体心同现象的能所、这个所起的心,两样的;可是一个名词..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台湾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求..

我们都知道现在医学的说法,我们的身体,起初是由男性的一个精虫,和女性的一个卵子,两相结合,产生一种“生命的动力”,古人叫它为“气”,也有叫它为“风”。因此在母胎..

佛讲《大涅槃经》时告诉我们做“死想”,“复次菩萨修于死想”这个很重要,最近两年特别向诸位提出来,因为看到这个社会一般走修持路子的人,尤其看到后世形式的佛法特别兴..

从前大寺庙的建筑,就是一个话头,具有深奥的含义。真正的丛林建筑,就是表示修行的方法。你一进到山门里头,前面的殿供有哼哈二将,就是安那般那呼吸作用。那个“哼”是用..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与陈锡周居士书)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复汪雨木居士书)..

印光大师屡次开示,佛法当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消一分罪业,有十分恭敬消十分罪业,如果没有恭敬,反而增添罪业。世间从小学读到大学也要十几年时间,好多人修持佛法希望..

总是被问梦见什么什么是怎么回事,好像佛教就是要帮别人解释梦的一样。而自己也常常做梦,甚至做梦的时候和醒着没有什么差别,有时候干脆看着自己睡着了。好在学会了心不附..

鸡在佛教的经典中,属于十二兽之一。所谓十二兽,据《大方等大集经·净目品》记载,即是指每十二日交替司职时辰,常于阎浮提内游行教化的十二兽。这十二兽乃是菩萨为度化众..

鸡在佛教的经典中,属于十二兽之一。所谓十二兽,据《大方等大集经·净目品》记载,即是指每十二日交替司职时辰,常于阎浮提内游行教化的十二兽。这十二兽乃是菩萨为度化众..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学佛人如何知道自己修行是否有进步,太虚大师这七个问题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学佛人应该经常问自己的七个问题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

【印光大师原文】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

礼者,所以行谨敬,亦所以生惰慢——反礼也。议曰:汉时欲定礼。文帝曰:繁礼饰貌,无益于礼,躬化为可耳,故罢之。郭嘉谓曹公曰: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者也。夫..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并示修行法则。又言汝素知医及地理,赋性仁厚。汝女守贞修行,现汝女接汝到彼庵中修行。汝已七十,来日无多。当认真..

所言吃素,原为悯彼痛苦,养我仁慈,油与肉,有何分别。肉汤亦当不食。然众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则令其常素。否则,令持十斋,六斋,食肉边菜耳。此乃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障未消,道业未成,无面目以回本乡。虽前承陈柏生,刘雪亚二督帅,函劝回秦,但自愧实甚,不肯应命。以致先祖坟墓,并..

(1)闭户拒来人,痛念死期将至;专心修净业,深惭道业未成。(2):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

【印光大师原文】世人不知因果,常谓人死后,则告了脱,无善恶果报,此为最误天下后世之邪见。须知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如人人能知神识不灭,则乐于为善。若不知神识不灭,..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号事,交与儿辈经理。自己作一个一事不理之闲人,日夕于清净心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必定可以现得身..

一、礼佛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西洋神教徒说我们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实佛是我们的教主,是人而进达究竟圆满的圣者,大菩萨们也是快要成佛的人,这是我们皈依处..

这里须特别强调注意的是人的“心理行为”问题。中国自汉唐以后,历代在宗教方面、在哲学方面,大家常使用一个名词——修行。尤其现代学佛的人特别多,大家都讲究修行。什么..

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倘知人身难得,佛法难..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吾人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须别修他法。若仗自力修禅定,欲了生死,甚难甚难。以其须至业尽情空,见思惑尽,方出生死。佛在世时,见思惑..

凡作观持名,通名为作佛。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是佛者,谓..

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念佛人切勿欲得境界,以免成障碍也。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

问:怎么念佛?莲池大师开示: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佛、止观、皆方便也。既谓之门,安得同?若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则三皆一致,安得异?故真修止贵就路还家;说同说异,增益戏论。今之..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