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
佛教只说结缘和了业,那是指结善缘了恶业,没有“了缘”的说法。结缘的意思,是对没有善缘或善缘不足的人,使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世法的帮助和佛法的引导,大家增长善缘,彼..
问: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现实生活和修行的意义。修行者应该如何追求福德和功德?静波法师开示:福德,福就是你要结缘,你要付出;德,功德,功德就是智慧。《法华经》说“..
写给苦难师兄:末学首次写原创给师兄们,缘起于很多师兄申请做敬佛义工,在了解其现在工作状态时发现:大部分由于不努力造成“工作不忙”,有空到佛堂做义工、有空给敬佛做..
每逢初一和十五,很多寺院或是佛堂都会举行放生、供灯等法事活动,也有很多人都会去庙里烧香拜佛,尤其是有名的寺庙,香客众多,门庭若市。我们要了解初一和十五对于佛教来..
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正法..
印光大师指出,在佛法中,“菩萨弘法,或顺或逆,种种方便,不可思议”,有些是出乎我们意表的。我们学佛的人,如果知见不圆融就非常危险,很可能会诽谤圣者,很容易造下极..
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
“佛”是“佛陀”的汉文简称,“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译,意思是“觉者”。但觉者只是佛陀这个词的字面含义,它的真正内涵远远超过了这个词义。藏语称佛为“桑吉”,“桑..
信众:师父,我问个问题,因为最近几个月我老公一直在生病,我一直在读经书上的一些咒语,我想为什么我读经我会有功德呢?还有念咒,菩萨佛念咒会有力量,为什么我们普通人..
祈求上师的加持,即使是为了拯救一个众生,堕入到炼狱当中过上一百个劫,我也心甘情愿,决不灰心,用这种大悲心完成精进波罗!精进,就是勤奋,是一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
刚才谈到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时还有一点没有谈:佛教是人本的,而不像其他的宗教那样是神本的。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就是立足于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在今天,佛教在我们现实人..
佛教确切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所谓回向,就是从自己的方面,回转朝向他人的方面,这是属于心力的感应,这在上面一节中已经大略说过。这是由于自己的心力..
经典中记载,共有四种功德:第一,身体不放松,不会因散乱而产生不如法的念头和行业;第二,不失正念,狮子是百兽之王,睡眠中不会失去正念,我们依止卧式而睡,也不会忘失..
抄经就是写经,也就是书写经文。抄经就是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说的法,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抄经有很多好处,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一个人..
在佛案前,一般都供以花、果,并燃点灯、香。究竟其中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用来装饰?抑或是给佛菩萨闻的,吃的呢?在佛案前供花、果、灯、香,其实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并非..
为什么都在谈功德呢?功德对成佛来说很重要吗?现在社会讲的是金钱、地位、权力,没有钱是寸步难行。在佛的世界里面,功德是不是跟金钱一样的用途呢?福报与功德,它们俩是..
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
改变命运三部曲之三:靠自己发菩提心、修一切功德,不如称念佛号!在《无量寿经》和《观经》中多处提到“发菩提心、作诸功德”,但释迦牟尼佛在《观经》最后却特别嘱咐“持..
一,放生的整个过程,就是一场救度的法事。这是直接救命的法事,不单是身命,还有慧命。二,放生的整个过程,都在救度身命慧命的道场,道场不单是指寺庙念佛堂,离心之外,..
【千万不要到佛堂才在拜佛,站在你面前的一个人就是未来佛,你要默念佛号或咒语,回向给他,这才是真正很重要的。】问:念药师佛名号有什么特别功德?海涛法师开示:药师佛..
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告诫弟子们今后应以戒为师。古德有云:“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
问:请问读经和念经的功德一样吗?海涛法师答:基本上你用嘴巴去读有口业的功德,乃至你念出来那种声音让众生听到有听到的功德,再来,你在念经的时候你若又用心按照经典的..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无尽功德。《仁王经疏》云:施物名功,归己曰德。《净影疏》曰:功谓功能,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善行家德(指自..
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认为最大的修行。无边的罪过,在于一个嗔字;无量的功德,在于一个忍字。佛陀说:“不能忍受讥讽毁谤,如饮甘露者,不能名为有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