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的会讯,让我们来谈一谈关于袈裟和佛塔的功德。这两类东西看起来关联性似乎不大,但若是深入了解其个中意涵,便能了解到它们都是象征、代表着佛法无边威德的圣物及圣境..
佛在经上说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童男、童女及诸人天都可以施食的,没有所谓的只有出家人才能施食的说法。施食请准备干净的杯子或其他容器用七粒以上的米饭(生米..
9月29日是南师往生2周年纪念日,9月25日晚CCTV-10播放了「先生,南怀瑾」纪念专辑。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温州人,中国学者,文化传播者,通儒、释..
怎样进行七支水供?在佛台前放置七只供杯,以清水为所依物供养三宝。因为我们对水不会有任何舍不得的心态。所以供水是积聚资粮,消除贪嗔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做功德,..
1.大行和尚将念佛总摄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佛力加被。二、易作。三、功德最多。四、自他极喜。五、速得见佛。六、定得不退。七、定生极乐。八、更不离佛。九、寿命长远..
壹、六字大明咒的意义:1.六字大明咒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万咒之王、观音心咒、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陀罗尼。此咒又为一切咒之心,所以又叫大悲心..
问: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是否一样?大安法师答:首先,念佛无论是念四字还是念六字,原则上都是平等的。但是如果对初机来说最好念“南无阿弥陀..
问:当烦恼习气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念佛心不强烈,甚至提不起佛号时,应如何对治?大安法师答:烦恼习气来的时候,这时候你特别要注意。烦恼习气就是病,这个病来了,你的药..
一、在佛前以虔诚的心奉上新鲜花束,有许多功德:1.能使人变得如花朵般的美丽、令人欢喜,吸引众人目光,人缘极佳,对你过目不忘。2.能使人嗅觉正常。不会有鼻腔的毛病而无..
1.真正的爱和慈悲甚至可以包容那些有心要伤你的人。试着想象敌人故意生气是为了帮你累积功德。如果你的人生太平顺,你会变得懦弱。2.没有敌人,你就无法真正深入修行「安忍..
(1)南无无边身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2)南无宝性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
各位大德:阿弥陀佛!这期的会讯,让我们来谈一谈关于袈裟和佛塔的功德。这两类东西看起来关联性似乎不大,但若是深入了解其个中意涵,便能了解到它们都是象征、代表着佛法..
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佛光菜根谭》:“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
每个人都有烦恼,重要的是对于烦恼的态度。有的人对待烦恼如同一缕青烟,随风一样飘去,然而有人却喜欢把烦恼夸大化,整日的跟所有人诉说他的烦恼,长期下去,他的烦恼不但..
超脱三界烦恼的解脱并无不同,而所证果有差别,所谓的“习气障”实际上是指这种差别。佛能了知一切解脱道并能为众生解说,而声闻乘与缘觉乘无法同时做到这两项。《优婆塞戒..
一、灯供可以酥油灯、小灯泡,乃至圣诞灯,设置各种的灯供。二、如何供灯:1.应当了知这些供品并非我所有,而是来自众生的恩惠。为此要先发菩提心,思惟:「我人生的意义并..
1.《往生咒》正确全名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顾名思义,此咒包含两种意义与功效:「拔一切业障根本」与「得生净土」。2.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经典中,原来也很少..
1.密咒的真言念诵,主要在藉佛咒与十方诸佛如来本心达到感应得到加持。佛所传的佛咒,就是佛的真实语、真言、秘密之心,以咒来通应佛心,现起身心庄严。我念佛咒,我即是佛..
1.《成实论》云:「恶口骂辱,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堪受,如华雨象。」2.行者常观前人本末因缘,或于过去为我父母,养育我身,不避罪福,未曾报恩,何须起瞋..
1.一个人如果没有布施之功德,就会时常遭贫穷困乏之苦。大多数悭吝之人,都会堕入饿鬼道,纵得投生为人,也会贫贱苦恼。2.如《圣摄论》中云:「吝啬之人堕饿鬼,纵得为人亦..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一、..
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chù)如来」,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
自古以来,只要有新的国王,或新的领导者上任,通常他们第一件事作什么?大赦,大赦囚犯,甚至大放生。根据佛教所说的因果法则,你给众生快乐,自己也快乐;你让他们自由,..
由积广大施福资,出离凡俗而成佛,往昔诸佛所未度,诸有情众我当度,我以所有救生业,及施所生诸福善,愿证佛位度世间,从烦恼中得解脱,佛成道日吉祥。..
痛苦的主要来源就是自己的执著(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痛苦和幸福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观点、习气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
编者按:回向,又作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善根追悼亡者,以期亡者获得安稳。回向是大乘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