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道交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
所以念佛的时候要放下万缘,什么念头都不要想。自己早晚如果有定课的话,做早晚课,把电话线拔掉,门关起来。为什么?净心,不要有一点点扰乱。这是从功夫上说,这些东西最..
念佛修行唯有解行相应才得真实利益,才有无量功德。解,就是要理解为什么念佛?行,就是按照这个道理去念佛。今天的学佛人或者明白了道理却不能念佛,或者每天念佛却不明白..
回向偈是佛教用词。回向偈的用处很大,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都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回向”有归拢和趋向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经的功德汇集到一个目的上去。..
我们都知道念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但是很多师兄都会疑惑说,自己每天念佛修行,可是并不见得生活有所改善。其实每天念佛的时候就是在种下善因,可是开花果实也不是一天结..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我们会很容易地把佛号创造出来,因为佛号只要经过念诵听,自己创造声音,你自己再听回去,自念自听,这个佛号就..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问:一个朋友每天诵三遍《无量寿经》,不念佛号,这样修行也属于念佛法门吗?宏海法师答:这个同修也算是剑走偏锋,但这个问题确实也提得很好。实际上,净土法门它需要开合..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的境界,效果是不一样的,它的确会产生作用。你看我们念佛,我们念佛是一种本尊相应法。我们这一念心能念的..
我们都知道,《地藏经》的功德很殊胜,读《地藏经》会有很多鬼神来听经,有些同修甚至因为这个原因不敢读地藏经。人间天老师根据净宗的精华,十念必生,在反复实践后总结出..
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六字洪名——佛的名号,来念佛。执持名号又分出来有声念佛,与无声念佛。有声念佛,就是我们开静的时候,大家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有这个声音。..
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或以自己..
回向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关于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种回向,即(1)菩提回向:谓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2)众生回向:谓深念众生,故愿回..
即使学佛人在学佛前也是一个凡人,但当念佛后,会自然而然追随佛的思想,只求生净土,不贪恋凡尘中的俗事。不念佛之人人不断在六道中轮回,但是没认识到自己该如何脱离,这..
问:省庵大师在《西方发愿文注》中说:念佛而不发大菩提心,不与弥陀本愿相应,终不往生。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发大菩提心是往生的必要条件吗?大安法师答:不仅是省庵大..
清朝嘉庆年间,江浙一带在一个月之内有两个念佛人往生了。一个是浙江嘉兴的沈廷瑜,他就像是出现在大清的一台人形念佛机,每天不管走到哪不管做什么都会大声念佛,滔滔不绝..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果禅师幼时即不食荤腥,不好他乐,惟喜欢捏泥土为佛像,供于田岸土洞之中,日间前往礼拜数次。来果禅师的记忆力极好,..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
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问得非常之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之浅深”,这话说得好。祖师大德教给我们,..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实际上净业三福的第一福——人天福就谈这个问题,这跟儒家文化的内涵非常地吻合。“念佛之人必须”,印祖用了一个必须的概念,也就是说,能做到这..
妙莲老和尚祖籍安徽省巢县,1922年出生,9岁出家,20岁时至律宗祖庭江苏句容大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受戒之后于印光祖师的道场苏州灵岩山寺参学,1949年至香江,随即掩关..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
诵此无上神咒,十方诸佛将自身所有功德都回向给这个人上学时,老师为了让学生好好读书,常讲“书到用时方恨少”,步入社会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钱到用时方恨少”..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一般人不论富贵贫贱,有没有权势地位,个个都有不称心、不如意的事,于是心里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苦闷。这些都是由妄想杂念引起情绪动乱不安所产生的。念了佛,心中只有..
《观无量寿佛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
问:顶礼法师!弟子因为业障深重饱受耳鸣之苦,而念佛法门贵在摄耳谛听。可弟子摄耳听到的是更清晰的耳鸣声,感觉很烦躁,念佛也无法摄心。弟子该怎么办?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回向”,看似简单,但是,认真的信徒觉得还是有点不明白,需要知道具体怎么回向?生怕“回向”的指令出错,这功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回向,就是我们念佛、诵经、拜佛、..
阿难见佛,只因于归真之一念」,这句话重要。我们如果归真这一念的时候,「念佛时,是心念佛也。见佛时,是心见佛也。只是一心,我心佛心无毫厘许间隔」,这个我们要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