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额头变化

在不同根器的人当中,念佛也有不同的方法,上上根器的人是“法身念佛”,就是实相念佛,生活当中的一草一木、一行一动无非是佛,无非是法,浑然一体。中根器的“观想念佛”..

《印光法师文钞》原文:十五一函接到,知徐老太病已大有起色。凡临终人,神识昏乱。若服大悲水,或香灰水,大悲米水,均可神识清明。若又有人助念,决定念佛而逝。一二年来..

问:如果亡者生前不一定是念佛人,死后才助念,助念后,身体非常柔软,如何判断他是往生西方或生天?净空法师答:生前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劝他念佛,他肯念,而且有很好的..

念佛人很多,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活得心满意足、欢喜快乐。为什么天天念佛,却不能知足、欢喜地生活在世间,做一个弥陀的孩子——“欢喜菩萨”呢?如果一个念佛人,生活没有..

持名念佛是念四字,还是六字?持名念佛,念四字“阿弥陀佛”,还是六字“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但以念六字佛号为主。“阿弥陀佛”之“阿”,读音a、o、e,都可以;皆有..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不论是生理痛,肚子痛,病痛,或者什么痛,正好可以让自己观照自己的修行。当痛来临的时候,观照自己的心,此刻如此之..

导语: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与除、盂、九三节同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节日。今天本期凤凰茶馆特别邀请宗舜法师与着名演..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一、沉昏闇蔽障者。行者于修定欲用心之时,即便沉昏闇睡,无记瞪瞢,无所别知。障诸禅定,不得开发,..

今天,我要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念是心念、想念、忆念,称念,佛是佛的名号。佛的名号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们最熟悉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还有,晚课所诵..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的一章。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大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在西方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回归净土。阿弥陀佛..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经云:“若净佛土,当净自心。”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

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唯念佛功德最大。这是肺腑之言,应该相信。印祖有一些弟子有时候向印祖禀告:由于家里面有什么事,就想做水陆法会。于..

每个人都有六亲眷属,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么劝,他信也不信,信了之后遇见挫折也会退心的。今天有人问我这么一件事,有位吴姓弟子,昨天晚上八点多钟,在八十八街..

问: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还需要闻思修吗?梦参法师答:需要啊!怎么不需要!这离不开的,自念、自闻,南无阿弥陀佛,思惟为什么我要念佛?佛有什么?念佛有什么..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弥陀佛多么容易,做起来呢?那还得加以观想力,就是你不仅口头念,心里还要想。想什么呢?想阿弥陀佛,口..

今天有机会我到东林禅寺来学习,我是来学习的;那么要我跟大家讲一讲,我就向大家学习。我们这个是古道场,从慧远大师创建的念佛道场,一千九百年了,没有变化;中间虽有时..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息,注意你的呼吸,出息跟入息;观就是注意,注意你的出入息。出入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修习这个持来去念,来念就是入..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人根陋劣,退缘很多。正如《大宝积经》所说:“..

“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净土宗的祖师永明法师提出来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祖师的开示决定正确。但是不能错误的理解认为我现在都在念佛了,我就属于万修万人去..

[原文]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

念佛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上面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个窗口。我们一天到晚都通过这个窗口在接受外界的信息,所以思想里头妄..

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

一、选择称名1.禅宗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了生死。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使做到大彻大..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答:以深信愿念佛。念佛三昧,亦不易得。然须常发此心。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耳。问:有云出声念、追顶持,有云金刚持..

1、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

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

有一天,印光大师收到一位周颂尧居士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有一个疑问,想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佛经中说: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贪、嗔、痴、等杂糅其中,则佛慧便成众生知见矣。今既知佛慧本具,务于居心、动念、行事处检点,不令贪、嗔、痴、等知见发生。又须以..

一、修净土者应当修学的经典:《印光大师文钞》中摘录净土行人当学习经典如下:1、净土五经:《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实相。这四种方法中,只有持名,含摄包括的根基最为普遍,做起来最容易,不会导致招感魔事的发生。如果要进行观想,..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