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怎么回向给亲人


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历代宗亲,六亲眷属,历劫、冤、亲、债、主,错杀,误杀,故杀的一切生灵,人,非人等,愿你们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往夕所造诸 恶 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遍。

发愿即可。愿以此功德,回向XXX。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佛法而言,‘回向’可分为三种:

1、回‘自’向‘他’

即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众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并非只属于自己所有,而实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开自己的心胸与气度,同时学习菩萨念念‘利益众生’的伟大精神。

2、回‘事’向‘理’

即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灭真如法界的‘理’体。由于真如法界的理体是普遍平等而无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将所修种种事相功德,一旦回向到法界理体中,并且真正做到‘三轮体空’,即‘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广大,而如虚空界一样的无穷无尽了。

3、回‘因’向‘果’

即将‘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无上的佛果。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诸恶莫作是因,岁岁平安是果’及‘众善奉行是因,万事如意是果’,是世间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认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胜无比的果报。 回向既然这么重要,我们一般最常使用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以及回向西方净土的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要真正了解其回向文的意义—即将自己所修的种种功德,全部贡献出来,与法界众生同享,不存一己之私,如此不但使诸功德得到保障,亦可使功德加以扩大,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功不唐捐’也。是以修学佛法的同修,实应学普贤菩萨发广大心:‘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以期利益一切众生,使他们能究竟离苦得乐。

总之,我们将所修功德,不论回向众生或回向理体,并不是将功德作废,而是将功德遍施法界众生,使众生常得安乐,而我们自己也将因众生的安乐而得到安乐。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们实应将我们所修的布施诵经、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统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期与法界众生共成佛道,同证菩提。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转向、施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兹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1.回事向理

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2.回因向果

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

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4.回小向大

将自觉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

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

6.回劣向胜

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么行门,做什么功德,皆应回向。

念佛可以治失眠,但前提是要真正的念佛。什么叫真正念佛?无心念佛是真念佛。什么是无心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真念佛是无念哪,有个念佛的念头就是第六识在念佛。第六..

一.十念法每日清晨服饰已後,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

念佛号可以求忏悔罪。凡夫众生,每天的举手投足,不知要犯多少过错,造多少罪业,所作之罪,要怎么样才能消除呢?只有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真诚忏悔,立志改过,永不再犯,多..

在《念佛四十八法》中,有病中持名一法,现摘录如下:病者,死之机也。死者,凡圣净秽之关也。病中当作死想,勤念佛名,决定带死,必有光明接引,遂我往生之愿,若于病上略..

五会念佛是术语,为唐代法照依无量寿经所创之念佛法门。又作五会真声。法照模仿无量寿经中风吹宝树,出五音声,而定五会念佛之法,令道俗欣羡净土。此仪式每集合音声佳美之..

念佛之人,日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刻刻保护著。又有二十五位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诸菩萨,同一切护法伽蓝,常常照应好。以前所种种之罪,轻者立即消之,重者可以转轻。夙..

念佛三昧是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因行念佛三昧是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

念佛这桩事,总得不缓不急,否则易出毛病。当初释尊有一弟子,擅弹七弦琴,此人学佛后很是用功,不肯休息。在一般人见之自然甚好,但释尊视之则不对。因凡事得取中道,不用..

问:有许多居士以腿不弯曲、类似蹦的形式来几天几夜地绕佛,且阿弥陀佛的阿(音ā)字念为ē字音,有时候不念阿弥陀佛,念成弥陀佛,这样如法吗?大安法师答:念佛还是如理..

快乐的时候能自自在在,痛苦的时候更要自自在在,这就说明你念佛念得有点作用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早就忘记念佛了,甚至心里头还有些不舒服——为啥念佛成这个样子了?人家..

念佛,是在念阿弥陀佛,也是在念自已。念佛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都念掉,念佛功夫才成就。我们今天念的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里头是双重意思,一个是自己的功夫,一个..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您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比如一个小孩,从小不写习题,爸爸妈妈、老师说的话也不爱..

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在这个讲堂里面摄受每一个人。在哪里?在哪里呀?我们全部都在佛光摄受当中。不仅是照我们的脸,更重要的是照我们的心。把心拿出来晒一晒,佛光照众生心..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角度来说,真正念佛就是心念真正放在佛。这必须要放下其他一切不相应的杂念,必须要有能力克服内心所有的坏念头,..

问: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现。弟子就以此观想都是阿弥陀佛所变现,来念佛,以此修持。听到音声都观想是阿弥陀佛。结果有三次要去佛山闻法的途中..

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从小就体力过人,个性愚直。壮年时,投善化洪世庵剃度出家,在麓山受具足戒。他本来不认识字,学习早晚课诵,花费了五..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们一个人不是没事干的,总有一些事情要做,这个时候或者是行、或者是住、或者是坐、或者是卧,乃至于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你只要有因缘,你就..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已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仗他力,故承佛护念,魔事不生,有诸否乎?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参禅、念佛,论其难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论魔..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我们跟众生,人跟人是要有因缘的,我看到你很欢喜;你看到我也欢喜,怎么说呢?过去有结善缘。这个结善缘,在大乘的佛法也是..

问:请益法师,很多人平时很用功念佛,但年纪大或者病痛发生时,常颠倒不念佛。如何避免发生此颠倒,平常要注意什么事情?宏海法师答:我出家这么多年,特别是近些年,也遇..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的修行:第一个叫作自力的法门。这个自力法门,它的所观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心的时候..

疏文:今念佛者,以佛大愿摄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干,神不可测。虽有魔事,行将自消。又经云: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以阿弥陀佛及十方佛,常护念故。从今..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净土的功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地方有两个:第一个讲到现世的安乐,第二个讲到究竟的解脱。先看现世的安乐,看经文..

念佛法门是什么?大家要懂得,念佛法门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法门,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大家的观念要彻底地改变,我们很多人讲念佛都是讲修行,讲做功夫,在善导大..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出自《楞严经》第五卷“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

垢灭善生,这个自己能够体会到的,你看从前恶念多,现在恶念少了;以前个性刚强,现在柔软了。这都是阿赖耶裡头的染污、习气渐渐薄了的现象,你回心转意了。从前什么都是斤..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前面是针对资粮位菩萨来说,在整个修学当中远离遮障的果报而成就殊胜的果报。这以下是约着加行位的菩萨。加行位的菩萨..

很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平常念佛、诵经、禅修、放生、供斋、助印等这些善事,都有功德,回向就是说我们要将这些做善事的功德,用在什么地方。回向其实是佛教中很独特、很殊胜..

遇见一个学佛的朋友,他跟我说他每天读很多经书,每天都在家念佛念很长时间,他觉着他对佛法已经很精通了,但是我觉得他看很多事情看得都不是很透彻。念佛不是佛号念得愈多..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