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是故一念悟,随净缘,即佛法界。迷,随染缘,即九法界。十方..

自己是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故事阐述了佛陀所说的:“我己经不再被别人的嘴巴所控制,我己经不再是别人嘴巴的奴隶,因为我是自己的主人。..

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这个小故事描述的是佛陀发现僧团中的一些新出家比丘有些心浮气躁,于是给他们讲诉了一个小猎豹的故事。佛陀告诉比丘们:“..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著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ldquo;你是谁?为何来求见虚老?rdquo;那青年说:..

释万回,俗姓张氏,虢州(今河南灵宝)阌乡人。长到七八岁了,他还不会说句完好的话,就像痴人相同,为此爸爸妈妈十分悲伤。万回常常受到街坊邻居小孩的欺压,他却老是无所谓..

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憨厚、老实仁慈,关于别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纪,他却目瞪口呆的,好象很迟钝的姿态,回忆也不太好,..

归命,如波罗蜜例,倒语法也。归义有二:一者归投义,言世人至重者身命,举身命而归依,诚敬之至,无二心也。二者归元义,举身命而归依,即是总摄六根,还归一心也。娑婆言..

我自专心研学佛经以来,不知不觉已有十年的岁月了。在这些年头里,时感诸佛菩萨冥冥中在催我渐进无上佛门的境地。回忆往昔学经精力,可以说是专心一意,热忱之至。但是,一..

憨山大师,明代闻名禅师,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安徽人氏,俗家姓蔡。年方七岁,叔父染病而死,其婶抚尸痛哭:天哪!你到哪里去了!他满腹疑团地问人:叔身在此,他又到..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一切弟子在讲经说法,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住态度要谦让..

人,是动物,可是与其他动物又不一样。人,头朝天、脚朝地,所谓顶天立地,在有情众生的世界中,只需人具有这个条件;其他的猪马牛羊、鱼虾贝类,乃至鸟雀飞禽,都没有头朝..

【原文】予初出家时,皋亭茶汤寺老僧,以诞日延予斋。时大岭有立禅,北人也,戆直无谄,顾予曰:彼延子为佛法耶?人情耶?彼以人情重子耳,何往为?予大惭。又友古溟者,谓..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净土法门。收机最广。故能三根普摄。上中下三..

【原文】杭郡多士坊①,有东平庙。郡之窘人死,致梦其妻云:谅汝无力修荐;纵多方修荐,不若东平庙庙主某公施一饭斛足矣!妻诣庙主求请。主云:我至期有七员主行醮事②,奈..

无根禅师有一次入定三日,被人误以为圆寂了,就将他的身体火化。过了几天,无根禅师的神识要出定,却找不到他的身体,寺里的人都听到他以凄惨的声响喃喃自语:我在哪里呢?..

世尊始于阿含会上且说人天十善,免堕三途。及后说无常、空苦、无我、四谛及十二缘由之法,令众生权出三界,勉离生死。次说般若,以显真空妙有,而破二乘偏空之执。四十年后,佛将..

过去佛陀曾对弟子开示:「为人后代孝顺供养父亲妈妈,纵使菲薄亦获福无量;若是忤逆父亲妈妈,即使一次、两次,罪亦无量。」弟子们想多了解罪福的事,所以佛陀又开示了长者..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来禅者,理观心如,入如是地,即入实际。《华严经》颂云:佛子住..

正月初一开示|柔忍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师、诸位优婆塞、优婆夷,还有来寺院拜佛的信众、游客,大家上午吉祥!这是大年初一了,兔年。初一讲的话都是讲吉祥的话,恭喜发财..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宿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栽松道人从前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其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汉。以固守妄想为誓愿,以养懒惰为苦功,以长我慢为孤高,以弄唇舌为机锋,以执愚痴为向上,以背佛祖为自是,以恃黠慧为妙..

一日禅:万千法门都不离于自心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是不是太多了点儿?有必要这么复杂吗?万千法门源于方寸之间,哪里是这个方寸之间呢?其实,百千法门,同归于心,所有妙..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外,其他人都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罗汉。这时,佛陀向舍利弗说:久远从前,有一个国家名为罗阅祇,其时国内正举办一场盛..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由自检。凭彼土抗禅师检校。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帙(zh)。还岐州庄所,经留在庄..

【原文】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②也不用水,燃沸汤于瓶,以手擎而洒之,着人面不热。人异之,请施食者络绎③。予以为此甚不足贵也。世之号端公太保④..

佛陀在弘法时,须面对芸芸众生以及各种不一样的宗教信仰者,不断地为人解惑。若有人提出问题,佛陀就为他们具体说明说明。佛陀主张涅槃幽静的地步,也经历弟子们怎么进入涅..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