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这个地方是文殊菩萨很慈悲地来教诫阿难尊者。他说,阿难尊者啊,你现在应该好好地如实谛听。我文殊菩萨承蒙..

历代感应传通鉴陈士强一、[唐]唐临“冥报记”三卷唐吏部尚书唐临撰。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法苑珠林》卷一百着录为二一卷”。据本书卷上唐绛州大德沙门僧彻一则的..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偈颂这首偈颂出源于「楞严经」内里。当「阿难」得脱「摩登伽」之难。不禁悔恨交集,顶礼佛足,恳请祈求佛陀开示十方如来,所以得证佛果,成就妙奢摩他、三..

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北京大学李四龙中国佛教史料里保存了大量的舍利信仰资料。内心的信仰,原本是一种隐秘不显的个人体验,但是,这种舍利信仰,竟以最直露的方式呈现给..

谈感应与神通黄国达神迹、超自然现象及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可以实现的称为理想;无法实现的,即寄情于宗教。如果确实能进入另一个..

《楞严经》阅后札记楞严经者,佛为值休夏之时自咨之日,阿难示堕淫室之缘起也。如来从体起用,舒百宝光宣说神咒,因阿难当初出家由见佛相好,心生爱乐,这时如来问其心目所..

【感而遂通】一千六百多年前,慧远大师与荆州名士殷仲堪在东林寺内一泉边品茗谈易,甚为融洽。殷仲堪赞大师“师智深明,实难庶几!”大师亦赞殷辩如泉涌,“聪明如斯泉”,..

居士: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我如何才能确定感应上阿弥陀佛的慈悲光寿?感应有什么感受?或者有其他什么异样的情形吗?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像请到东林寺,是经过至诚祷告,这个文殊菩萨像是飘然而至..

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

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圆瑛法师之《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吕建福半个世纪注解《楞严》圆瑛法师一生着述宏富,有《圆瑛法汇》行世。其中堪称巨着而令法师最费心力者,当数《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一)之上──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我们打佛七,是希望在七天内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所谓「一历耳根,永留道种」,我们念一句佛号,就会在八识田..

《楞严大义》见道之十三第三是显见不减,不减少。这个见的性能啊,见性啊,它始终不会减少。我现在看到了这么多人,我要去分别所看的事物的时候,可以分别出有青黄赤白,有..

《楞严大义》见道之十第六节“识精元明”到底在哪里?大家静下来看一看哦,看每个人动的时候,你感觉很有意思,他一动,就看到他有动的本事;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有开口的..

《楞严大义》见道之十二所以,菩萨见到这种心性以后,唯独让他生起来的就是两种心。一个是他看到了无始生死根本,一切生死伴随着我执而产生的这个世界。他看得很清楚,包括..

《楞严大义》见道之一第一章见道诸位大德,诸位善知识:今天因缘殊胜,我们来学习这个《楞严经》。《楞严经》在佛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古人讲成佛的《法华》,开..

《楞严大义》见道之十一第七节十番显见讲到这个六根六尘,讲到我们真心的境界,佛对阿难又进一步地表述,识精元明到底在哪里?识,就是分别意识。分别的背后,我有分别的这..

《楞严大义》见道之五可是阿难尊者因为没有这种道力啊,没有见道。实际上呢,说阿难没见道是不对的,他其实是初果罗汉。他见是见道了,只是功力不深,修道定力不够,所以他..

《楞严大义》见道之八第五节两种根本我们上午跟大家一起讨论了七处征心,七处征心是因为阿难执着自己这颗妄想的心为自己,所以佛就问他,你这颗心到底在哪里?问到最后呢,..

《楞严大义》见道之七4、妄想与真心我们大家平常误以为有一个心,这就好比是水中的月亮,水中月亮有没有?“没有,”我们说,大家心里想:“不对,有。”更不对。你说它没..

《楞严大义》见道之九2、菩提涅槃佛在七处佂心以后,怕我们大家落入断灭见,心不在内,不在外,哪里都不在,我们就想那就没有心了,其实不对的。不是没有心,是一切生死根..

《楞严大义》见道之三3、持戒第三点修行的基础,就是持戒。持戒是保护我们的保护栏,目标在前面,动力在后面,保护栏在左右两面。我们修行就像是悬崖鸟道,悬崖没有保护栏..

《楞严大义》见道之四第四节七处征心1、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楞严经》的整部经典总共十卷:前面四卷就是讲见道,就是如何明白我们的真心,看到我们的真心;五六两卷,包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