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号五万声佛号啊!这个带旧业,带新业,有清净心,没清净心,你都不要管,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号,你尽形寿每天能念五万..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
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通佛力、成就往生的目标,却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兹拟念佛方法论原则与念佛的具体行持,略施讨论。一、方法论原则..
请问修行是容易还是困难,是难还是易?难啊,不容易啊!自己要改变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容易吧,我们说脸上无嗔真供养,口中无嗔出妙香,容易不容易?不容易的。让你微笑待人,..
问:念佛有哪些方法?持名念佛怎样才有功德?传喜法师答:在不同根器的人当中,念佛有不同的方法,上上根器的人是法身念佛,就是实相念佛,生活当中的一草一木、一行一动无..
世人一天到晚在竞争奋斗,不外都是为了吃饭、穿衣、财物、住处与名利,为这五件事颠颠倒倒,从朝至暮也没有一个真正休息的时间,虽然偶尔不上班做工,可是在家中就上电视班..
过去要盖花莲慈济医院时,曾有关心的长者问上人,有没有去请教他人如何成功?证严法师的回答:我没有去请教人如何成功,是去了解人家为何失败。归纳出两项失败的原因,其一..
一切圆满都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你的生活美满了,工作顺利了,这就是你的成就。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不要自私自利,把心胸打开,不要狭窄。佛法是圆融一切的。你真..
忏悔的时候,要在诸佛菩萨、上师三宝面前发誓发愿:从今以后纵遇命难,再也不造这些恶业!这个决心是返回对治力。有这个决心才能彻底弥补罪过,彻底恢复原状。没有这个决心..
问:有人说佛像不用开光,烧香就已经开光了,还有人说不开光不行,一定要开光。佛像到底用不用开光呢?达真堪布答:这就要看自己的修行层次了。如果你有高的认识与见解,你..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消除业障的方法。我们很多时候都有烦恼,甚至有痛苦,这些烦恼、痛苦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会找很多理由,很多原因,但是我们所说的理由都不是..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这..
口四种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第一、不妄语:断除妄语,说谛实语。在此基础上,如果有能力就给大家讲解诸法的真相与真理。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会对别人..
不仅是我们要解脱、要成佛,其实每个众生都想解脱,都想成佛。什么叫解脱?没有烦恼痛苦叫解脱。什么叫成佛?福德圆满,智慧圆满叫成佛。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众生,都愿意解脱..
凡夫降伏敌人的时候,从外在的敌人下手,想一个个地消灭。但外在的敌人不一定能降伏得住,即使降伏了将来还会有,不会穷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越想消灭他,他就会越增..
一提到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很多人有这样的心态,我不为自己谁为我呀?我不利益自己谁利益我呀?还有的人想,难道学佛不能利益自己啊?那我学佛有什么意义?不是这样的。你..
从心里断除对所有的一切,包括对财富、身体的贪着,这是圆满财富的一种方法。我们现在为什么财富不圆满?就是因为有贪着。心里有贪着时,即使有财富也是一种障碍,一种束缚..
佛讲过:佛度化众生,不是伸手把众生抓起来,然后放到极乐世界、放到现喜刹土;佛帮助众生消业,不是拿水来洗众生的罪业;佛让众生见性,不是将他自己相续中的证悟移到众生..
现在很多人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不好,非常烦恼。这样的果报,是由以前造的邪淫恶业所致。改善夫妻关系有两个办法:一是证悟诸法的真相、真理,这时你能超越因果、不受因果..
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运动中,「四感」是与人相处时的四种主张---感恩、感谢、感化、感动。其中,「感动」的意思是指,以智慧来处理事、以慈悲来对待人,以勤勉、谨慎、..
修行的意义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二字固为佛教名词,但在每个人日常生活里也都用得..
我常说:以智慧处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对待别人,一般人会觉得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好像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来体察别人的心,就比较困难了。其实,要想同时做到这两..
现代很流行讲EQ,身为宗教师,我并不太懂什么叫做EQ,只知道用佛法来调心,可以平衡我们的情绪。好的情绪其实就是一种慈悲心、同情心,一种关怀的心、希望的心,更是欢喜的..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隔绝的人,把自己关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不想和任何人接触,也不想请求任何人帮忙,那才不需要与人沟通,否则都免不了..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印度的瑜伽及印度的大小乘佛教,均极注重修行方法的次第或步骤,尤其印度晚期的大乘密教,特别重视修行方法的传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