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呢?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老狐狸问,“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问的话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法的法师,..

慈悲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然而,在人世间对物质利益与名誉的追求之中,根本无法去理解和体会慈悲的真正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改变自私自利的后天..

原文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

痛念无常,要下定痛心,十分现实的观照到无常。十分现实,再提醒一下,就是你不要在修法学道的这种情境中去自描自画。你要就地起行,在意识海中一定要留有余地,这个余地就..

你生活的快乐不快乐,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个正面的思考是很重要!因为感受它只是一个短暂的刺激,但是你长时间来说,你心中的一个思考性,你正面思考负面思考差很多..

一、敬佛(一)坚信佛陀为无上圆满正觉,毕生以佛为师,忠于信仰。(二)确信佛陀为人天至圣,不得与天界神明或世间哲人混同。对于本师的称谓以释迦牟尼佛为宜,勿称释迦牟..

序文如上别中十义,复以前九为通,后一为别,兼前总义,为此经教起之所因故。疏文通者,通明净土诸经,皆同此因故。别者,别明此经专重持名,以持名为因故。总者,即前总明..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又《法鼓经》说:若人临终,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有这样的情况,临终痛苦念不成佛了,不出声不要紧,可以默念,念不了六个字、念四个字,四个字念..

比如说,你跟你儿子两个发生了不愉快,你现在先不要管你发生什么事,你现在先从你的角度走出来,走出你的位置。你做妈妈的,你先走出你的位置,你跑到你儿子的角度来看事情..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

念佛时或者打坐修定的时候,你见到的如果是真正的瑞相,不论是见到光、见到花,听到美妙的音乐乃至闻到异香种种,这其中的内涵必须是要与三乘菩提的内容吻合。而其中很多的..

近年来由于大师积极弘扬“人间佛教”,现在信仰佛教的人口不断增加。谈到“信仰佛教”,很多人会联想到“吃素”的问题,请问大师,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吗?佛教提倡“素食”的..

我们前天晚上在台北桃源屠宰场,本来排的计划是星期天,因为星期天屠宰场休息,他们原来是这样想的哦,但是我到那边不是这个情况。大家有没有礼拜天不吃肉啊?所谓礼拜天,..

中国地区佛法弘传,以大乘佛教为主;大乘佛教乃是人菩萨行为主,天菩萨行为辅之佛教,是故大乘佛教中,将僧宝分为凡夫僧与胜义僧。凡夫僧谓一切出家剃发、身披僧服之三乘比..

楞严咒到底念快好还是念慢好,快慢都有道理。当你散心杂乱停止不了的时候,要吐字清楚,快念,为了取代我们的知见;如果功夫上来了可以慢念,吐字一定要清楚。所以当你散乱..

我们看底下一节经文:经【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世尊说话的意思很深,从他措辞这方面我们能够体会到。前面是教给我们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观音菩萨是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众最广的一尊神。传说古代印度有两个兄弟,均发誓要修行成佛,普渡众生。两人同侍阿弥陀佛,兄即为观世音菩萨,弟为大势至菩萨..

人在世界上为名为利,名为虚妄,我们所有的名都是空的,所有的利也是空的,随着时代而消亡。我们经常讲“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到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

在佛教的称谓中,名僧、高僧、大师、法师这两对名称是有区别的。名僧是指有名的僧人,梁宝唱曾撰《名僧传》,记录当时名僧的事迹。后来梁慧皎又编《高僧传》强调德行高超的..

众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识的转化清净妙相,就是八大菩萨。当我们的八识,净化为八大菩萨的时候,心中绽放而出的光芒,即是净土..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神通妙用,有求必应。《普门品》里说常念常恭敬,就是念念不舍离。但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感应,或者说,不像《普门品》里面说得这么玄呢。他是本来真切的..

我们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谓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智者大师在观察你内心的相状,是从这十个角度..

如果德亮法师不能往生,大概我也没什么希望了。是吧?那说明这个往生太难了,不是这么回事啊!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你只要深信切愿,感通佛力,绝对往生,万修万人去!在德亮..

一心,就是全心全意。我们现在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告诉大家一心一意就是一门深入。这个一心,立足于我们娑婆的现状,第一个就是我们的心的动机上,我们要生起第一个心叫应当..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第一个,我们先谈从自力的角度找到圣道修行的捷径。先看圣道门,再看净土门。圣道门,第一个,安心,安住清净心。这个是..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点就是:你平常在内心当中,你栽培一个清净的念力。我们不要讲净土宗的信愿持名,这是一种念力,就像持戒好了,你经常..

【原文】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