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定上师开示丶美篇

问:我想了脱自己的生死大事,读哪部经书比较好?答:我们应该听从释迦牟尼佛的劝导。万年佛法灭,释尊特将此《佛说无量寿经》永久留存下来。遇到此经,信此教法者,都能随..

问:陈晓旭没有往生,是不是信愿行不够?答:往生的信心是阿弥陀佛给予我们的。阿弥陀佛给予我们无上功德名号,我们领纳弥陀的恩德,往生就这样确定下来了。如果老在自身这..

探索佛教与当代社会、当代生活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弘扬佛教文化,启迪悲智人生。

佛陀集合首领三兄弟并弟子一千人,以火譬喻开示道:“这愚痴、贪欲、嗔恚,就是三毒的烦恼之火,众生因为烧起这三毒之火,所以就轮回在生老病死的苦恼之中,在生生死死的世..

青年的父亲翌日早晨起来,听到家人报告,说儿子夜半无故出走,下落不明,他立即令家人出外寻找,自己也到各地访查。他走到佛陀的住处,佛陀出来相见。他问佛陀:“您看到我..

我们再来举例说明一下,我们的真心就是实相。如天上的明月,五蕴就如同水里的月影,因为小孩们无知,不知道月亮是在天上的,以为水底影印的月亮是真的,他生起贪爱的心,入..

究竟涅槃。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种,我..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如是,就是指上文,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指上文来说的,指这一句经文来说的。不住于相,就是对..

六道众生由于各自根基、认知水平、业力差别和身心需求的不相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皈依心态与皈依对境,处在各不相同的皈依阶段。众生为什么会去寻求皈依?咱们知道所有众生..

净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说:“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这十种发起的因缘。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菩提心的发起,想发菩提心也是需..

海涛法师:吃肉的过失,法师开示讲解

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佛诞生七天,摩耶夫人生天。佛在世间成道以后,为众说法,度化有缘众生,但是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听过佛说法,所以在他即将涅槃的..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无苦集灭道,这叫四谛法门,也叫四圣谛。谛是真实无虚假之意,也就是真理的意思,称为谛,依四谛法门而修可以超凡入圣,所以也叫做四圣谛。四谛法门是..

年龙上师,一九七八年,上师父母随往世因缘与愿力,以及阿旺洛珠聪美仁波切(即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再三劝请,开始了共转法轮的法行。上师父母常住四川省色达县年龙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不异空,是为破凡夫执着有而讲的;空不异色是针对二乘圣人偏空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对大乘初门菩萨,把空和有分..

如何去掉这些妄习妄念呢?我们只要把心一转,立刻放下也就行了。比如,在我们正起贪念的时候,起贪嗔痴念头的时候,我们当下把佛号一提,贪嗔痴的念头立刻化为清净。不要想..

什么是功德呢?这个大家一定要了解。功德是指行清净善业所得的,修行是功,身心清净是德。当时达摩祖师来到中国的时候,梁武帝听说他是高僧,就派人把他迎请到宫里,他问达..

不仅是人,凡是有生命的生灵,小到一只蚂蚁,都是贪生怕死。而且一切众生,个个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皆有佛性,杀害了他们,就等于杀害未来诸佛。所以杀生所得业报,常在三恶..

净空法师:没有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之前,只能听一个师父讲。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须菩提前面请法,佛允许为他宣说,但是须菩提前面先问的,是如何安住真心,后问的是如何降伏妄心,那这里..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南怀瑾老师2004年七都君如珍贵开示(第一讲)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里的所谓一词,是承上文,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接着这一句。菩萨行布施时,不应住的法是什么呢?就..

受持读诵《金刚经》有什么作用,或者说我们受持这部经,会得到什么益处,这就叫力用,本经是以破执为用。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那众生本..

众生都认为,成佛就是像释迦牟尼佛住世那样,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大家也都有这样的种种想法,一想成佛,就想起大雄宝殿里的释迦牟尼佛,觉得将来成佛了,就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