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解脱道次第(中鼎版)空海法师讲述壹、序言贰、佛教流变史简介参、引言肆、「阿含解脱道次第」目录简介壹、序言各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是第二次到中鼎工程公司菩提社跟大..
第八十七节病药《楞伽经》:佛言:如医疗众病,无有若干论,以病差别故,为说种种治。(唐译云:方药种种殊。)我为彼众生,破坏诸烦恼,知其根优劣,为彼说度门。(唐译云:..
第八十八节传承授受《大涅槃经》:哀叹品:佛告诸比丘:『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为诸众生作依止处。摩诃迦叶亦复如是,..
第○章前言能称为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理,必需符合四个条件:(一)本来如此。(二)必然如此。(三)普遍如此。(四)永远如此。也就是「真理」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理」是..
第二章善人、慈悲喜舍一增四四三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修行慈心解脱,广布其义,与人演说,当获此十一果报。云何为十一?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
问: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我们又何苦这么辛苦地想让神识往生到极乐世界呢?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的冲突点在于,以凡夫心去对接圣人境。神识确实不是..
信娑婆世界是苦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是痛苦的。这句大白话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认知呢?可不一..
问: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主题也是怎样锻炼身体。请法师开示怎样才能不怕死?宏海法师答: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在生死中,人活百岁必有一死,说..
印能法师唱诵的《大悲咒》是我听过最好听的!
第八十一节有句无句、死句活句一、有句无句一日,世尊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寻常上堂,未说法前,维那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8大愿法师讲解盗戒第二【佛告诸比丘:】佛陀进一步地开示如何去持不偷盗。【优婆塞以三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离本处。】..
慧律法师:没有善知识的指引,学佛非常危险!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5大愿法师讲解犯缘不邪淫戒的犯缘有几个方面:1、是共同的五种通缘;2、不共同的四种别缘,也就是我们前面一直说的基、发心、加行和究竟。在共同的..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8大愿法师讲解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我与..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3大愿法师讲解守持不偷盗戒的时空适应性前面我们说到堪布益西彭措有个计算说,盗的物品价值是超过2.47元,就属于犯盗了。其实我们应该圆融一点来说..
第八十五节次第一、百丈三句二、洞山三句三、山水三句四、临济三句五、洞曹五位六、浮山远十六题七、南堂静辨验十门八、三关九、其他一、百丈三句百丈谓:『如今鉴觉。但於..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2大愿法师讲解制戒因缘这个盗戒的制戒因缘,根据《四分律》上面说是佛陀成佛以后六年。这个制戒因缘是佛陀在游化王舍城灵鹫山的时候,当时比丘们都..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20大愿法师讲解三、恶口——粗恶语第三类就是恶口。这也是凡夫容易犯的,就是说很粗鲁的话,粗恶的话。这个恶口的业也有好几种,细分来说:a、恨铁不..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7大愿法师讲解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正见这个不杀生戒,因为主要是说的《优婆塞五戒相经》,所以主要是对于在家的信众所说,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持好不杀..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4大愿法师讲解我得人身无义恒空过,我为佛子未如教修学。彼诸暇满精勤励力者,愿仗上师三宝共加持。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大愿法师讲解【若杀者,自同杀罪。】如果有杀这些动物,是按照前面的不杀生那一条来结罪。【杀已,取五钱肉,犯不可悔。复有七种:一、非己想,二..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9大愿法师讲解犯缘怎样子是犯这些大妄语呢?犯的缘有共同的五通缘,还有不共同的四种别缘。四种别缘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基、发心、加行、究竟。..
第八十六节顿渐《楞伽经》载: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摩勒果,渐熟非顿..
第八十三节祖师语句容有不同僧问南阳忠国师: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见。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阳曰:此盖文殊普贤境..
第八十二节上载下载、全提半提一、上载下载《碧岩集》载:赵州示众,你若向北来,与你上载。你若向南来,与你下载。(《太平御览》:东南风为上载。西北风为下载。)你若从雪..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6大愿法师讲解如何守持不邪淫戒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种方法。一、修智慧观和慈悲观。要能够把凡夫的这种感情升华为佛菩萨的慈悲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