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法身佛简谱

当然在。人的身体不在了,说明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了,但是生命识还存在,将会随着业力再进行轮转。这个佛性被无明障闭了,就等于太阳被乌云遮了,你只看到云,没看见太阳,其..

从理论上来说,法身心地的本来相貌都是清净的。但是问题在哪里呢?在于无量劫来我们不知道这是清净的。我们跟佛的区别就是:佛那个碗已经是干净的,装了很多宝——清净的功..

《楞严经》这个偈子是讲不经过多少阿僧祇劫,就能获得法身理体。这是从圆顿的角度来建立的。那么“不历僧祇获法身”我们契入到自性清净心,那里离开了时间,离开了空间,离..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

所谓“佛宝”,乃三宝之一。佛是觉者之意思,是能自觉,又能觉他,直至觉行圆满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之真宝,故称佛宝。又“觉”具二义:(1)从佛之洞彻诸法真理而言,是..

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他列举了三十三种不清净、不纯净的布施:第一种,是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所施的..

我们念佛不能清净是正常的:凡夫众生都是妄想分别,所以很多的佛号都是在妄念的背景当中存在的。但是不要紧,你在妄想的背景当中,这句佛号还能把持得住,这就是功德。这就..

净界法师答:“自责汝心生厌离”,诃责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师他很注重诃责法,我们修行人在我空智慧还未生起之前,所有的修行法门主要就是诃责,就是惭愧。“崇重贤善,..

清净法身佛清净法身佛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佛圆满报身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佛千百亿化佛千百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下生佛当来下生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极乐世界佛极..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没觉得这个习惯有什么不对,而佛法为我们指出:对于凡夫来说,会看到他人的缺点,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被污染了;对..

我们凡夫都会执着自己的善根和功德。其实,自己的善根算什么?都是有漏的善根。自己的功德算什么?都是世间的功德。要想让这些能起到殊胜的作用,就要供养给佛菩萨、布施给..

佛教常说的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是指什么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

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斌宗法师讲述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于法源寺前言1、色身和法身的生活是要兼顾的2、法身生活是什么?3、戒定慧为法身生活的要素4、证明法身生活比色身生..

我们过去曾经造了很多种恶业,所以感召到种种果报。我们现在身心不自在,什么原因?就是过去的业力所感召的。我们知道了以后,要忏悔。佛陀讲了一个很好的法,忏悔。忏悔这..

做任何善事为何都离不开菩提心?修行时为何首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自利利他,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有了菩提心作基础,一切修行都会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一旦有了发心,顺..

你是否感觉自己的心总是无法平静?是什么在困扰着它?“我有宝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而今尽尘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只有尘尽光生,才能照破山河万朵。每个人都是如此,垢..

幽远清新淡雅浑朴如云般轻柔飘逸如一杯淡淡飘散的清茶清新悠远润雅浑朴轻风徐徐茶香袅袅心情荡漾,反朴归真的大自然的声音。如一杯淡淡飘散的清茶!相信这一刻你已摆脱了世..

大乘佛法的菩萨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学有些地方是相同的,有些地方是不同的。比如说我们今天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我们依止善业去创造一个暂时安乐的果报,这一部分..

佛教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怎么样的行善啊?这实在是一个大学问。《金刚经》里有这么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

先看第一科,约着迷真。众生因为迷失了清净的本性而生起一念的妄想,那么这个时候在虚妄的妄想当中才产生内分跟外分,是这样子来的。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

舍卫国有位清道妇,每天一大早就来到街上,清扫马路,疏通水沟。她无暇顾及自己的装束,所以总是一副污秽的模样。人们不敢接近她,称她是“臭女”。佛陀怜悯她,让弟子把她..

透过生死,才会明白健康的重要;透过成败,才会明白通达的重要;透过得失,才会明白淡泊的重要。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苦苦追求那些原本可以放弃的,却忽略了生命中那些..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日清晨,舍利弗尊者着衣持钵,入城里乞食,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后,收衣钵,洗足毕,即持具入林中坐禅。舍利弗尊者从禅坐中出定后,..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化。清晨,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柏树缝隙,照在院子中,小鸟正在枝头婉转鸣叫。寺院中一早就传来沙沙地扫地声,在寂静的..

《心经》中的般若正见,如何在道证智的实践中开展修行,无疑是佛法修证的核心课题。修行者当知:正见与正确的见解;正念与正确的心念;正思维与正确思维是不同。在此列举八..

「无量寿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佛说众生皆平等。人与人之间相处,古人教给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往一定用平常心。什么叫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恒,跟一切人往来存一个平等心,这叫平常心。平等心..

问:请益法师,念实相佛,非再来大士,难以即生亲证。再来大士即法身菩萨,入登地了,应该相信净土持名念佛,为何要选择念实相佛难行之道?宏海法师答:念实相佛,非再来大..

问:弟子在念佛时以迫切强烈求生净土之心念佛,这是否与清净心念佛有矛盾?答:确实是有矛盾,你这种强烈迫切的心愿,里面还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不能成就。如果你能..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