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相信阿弥陀佛意味着相信智者的觉悟常常与人感叹,暇满难得,快去净土。所谓暇,不是单纯指有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有机会,有学习解脱之道的机会,能够遇到真正离苦得乐的..
问: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大安法师答:在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谈到十念必生我国,最后有句话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那么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很重要涅槃寂静,这是解脱道的一个很重要的相貌寂静相。戊三、涅槃寂静涅槃者,寂灭、离系、无生义。谓行者明无常、无我之理,生起我空之..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显著,身已故矣没有意义。接着第二段讲修道人,我们修行人如果是追求世俗的声名的话,结果又是如何呢?贪世常名,而不..
佛陀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那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今天就讲到中道的实相,这是不偏空也不着有的一个中道实相。首先,我们把实相作一个名称的解释。言实相者,亦..
问:请问堕胎对往生西方有否影响?日常修持该怎样做?我是一个学佛居士,曾让女儿作过引产,有多种因素造成,本人心中困惑,请慈悲开示。大安法师答:首先我们学佛的人要了..
佛教的是非观天底下,我们最不能正确面对的就是是与非这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被你对我错、他好你坏等这样的是非观念所缠绕。而按照佛教的观点来说,这个天下没有坏人,..
汉传佛教-星云法师:死亡后的真相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意识的思想去攀缘六尘,什么事都没有。第八识最坏,坏就坏在它只有在两个时候出现,去后来先作主公,临终的时候出..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时候就是十天百万佛号闭关,那也是很痛苦的事情。他一到面对自己的时候,所有的妄念就都起来了。原来记..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是涅槃功德的根本,就是我们真实的心性。如果我们还找不到涅槃功德的根本,那就永远不可能成就..
当我们给人以好处,做有利于人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存在受人赞扬、得到回报的心理。比如说:我帮助了别人,我应该得到回报,不必如此,不要这样。因为我们帮助别人本身就是成..
有人问:怎样面对生病?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点认识,给大家作个参考。我们知道,无论贫富贵贱,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就是老、病、死的问题。佛陀在《无常经》中告..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的、在家的,就好像是交通规则对于驾驶员一样。交通规则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员做到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于大佛顶呢?这就是楞严经所要修学的主要内容。其实我们的人生是这样: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上的错误。我们身、口、意三业,也就是行为、言论、思想意识。这三业中,以意业为主要。..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念相继。你对往生的愿力有多强,这个还不是重点;你对娑婆世界的心,你那个心是不是收起来..
因为人心本来是觉悟的、光明的,其体周遍法界。只因无始暗动,被六尘所蔽,人们的知觉,偏在一方面去,只认识此色身小我,而忽略了尽虚空、遍法界的觉性大我。殊不知人们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里面都没有牵涉到任何的行动,就是还没有行动。佛法说,就是打开你的眼睛,先有目标,发..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德。无作就是他不必假借内心的分别就能够任运现前的这种功德。这不同于二乘人。二乘人要对众生..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所谓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如果祈求智慧,便会拥有大智慧;..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他的声也烦恼。多念佛、多修善、多积德,听什么声都是佛法的声,都是给我们讲佛法,都好都好!心定菜根香呀﹗当年慈禧..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天子王臣在祭祀之前就有斋戒的传统。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
问: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不能自杀,我该怎么办?我经常以泪洗面,怕将来老病不能自理。除了精进听经念佛外,还有其他..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和中文结合,翻译中文叫悔过,所以忏的意思就是发露自己原先造的罪过,悔,就是要改往修来,所以想忏除业障是要建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