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那么我希望把我的善业跟我的快乐,种种的因,善业是因,快乐是果,把我这种可爱的因果使令一切众生的痛..
比丘九德《增一阿含经》三九三经白话: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高贵的孔雀有颜貌端正、音响清澈、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
比丘七法《增一阿含经》三四五经白话: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们开示:「如果比丘能成就七种法门,就能在现法中获得无穷的快乐,断尽有漏的烦恼。所谓知法、知..
何谓比丘?《杂阿含经》一一五七经白话:有一天清晨,佛陀着衣持钵,由只树给孤独园进入舍卫城乞食。当时,有个年老的婆罗门也摄杖持钵,家家行乞。这个婆罗门远远地就看见..
不识佛教圣物菩提子,还以为是石头,三十一个,豪爽的美女一买几十个。
第四十三节道力业力烦恼菩提大慧曰:『有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盖无始时来,熟处太熟,生处太生,虽..
试论菩提达摩的禅法精神伍先林提要:菩提达摩的禅法将证入最高真理的方法分为理入和行入两种,而根据达摩的禅法精神,理体和事行、理入和行入其实本来是不可分的,分而为二..
修学菩提心札记六则编辑:赵奉心来源:闽南佛学一、圆教的发心方法“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乃《华严经》之极说,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汉传佛教将大乘教法判为四教——始教..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作者:释圣严提要印顺长老一生治学,范围极广,首探三论、唯识,精研阿含、律藏,对《大智度论》的用力尤其扎实,对于..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从净土的角度看,净土宗是不是也应该要发愿呢?看第二段。(二)《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原文】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逸多!佛出世难;离八难②身,亦为难得。诸佛如来无上..
一首佛教音乐《菩提本无树》清除心中杂念
惟贤长老的世纪人生随想僧品高韬垂范千秋金易明他的身躯显然是那样的柔弱,但他的意志却格外的坚毅;他的生平已然是如此的坎坷,但他的心态又特别的淡泊。老人家在历经近一..
菩提塔及有色塔的妙用药师山紫云居士壹、前言每次参访佛寺时,见到「塔」都会有一份欣喜;如西藏桑耶寺有四色的四个塔,北京颐和园智慧海中有好多个塔,北海的白塔,药师山..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六(大日经卷六)说菩提性品第廿四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摘要此品是说明菩提心的特性及妙智慧,可由菩提心所现。◎..
七觉支(七菩提分)就是修行解脱者,要培养心灵七个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使烦恼逐渐消除。才能获得永恒愉悦的圣果,生活在无所执着的自然洒脱之中。择法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