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山法师的出家因缘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对就是应的意思。对应出来的东西,都是这个原理出来的。那么..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课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的由来,佛教说为‘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循环相续的结果。也就是说..

外道说善和恶就像我们讨斋饭一样,我的善可以迁移到你的身上,我的恶也可以迁移到你的身上。然佛陀说,没有做过恶业,不可能遭受苦果;做了恶业,除非忏悔,否则不可能不遭..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如是,就是指上文,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指上文来说的,指这一句经文来说的。不住于相,就是对..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罪业,为什么临终十声念佛就能往生呢?那佛经不是说重业先牵吗?那一辈子的恶业为什么不把他牵到地狱道里面去?十声念..

早晚课是出家人在寺院里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觉得,对出家人的生活来说,早晚课是必要的,必须的。在家学佛的人也可以有自已的早晚课,而且早晚课的时间、内容、方式..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身业、口业的行为,也包括意业的调伏。所以身为一个天人,他应该是一个某种宗教的修行者,他已经不是一般的在那个地方..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上窜下跳,流荡散乱;又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四处奔腾,难以驾驭。正是因为凡夫的心始终在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向外攀缘,..

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生。而亟欲灭生以求无生,弥求弥远。今以求生净土,乃悟无生。入有得空,即凡成圣。可谓通玄秘诀,换骨神丹。仅名现相..

在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一共五类。长于诵经的为经师,长于持律的为律师,长于论义的为论师,长于说法的为法师。长于修禅的为禅..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