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把握人生——传喜法师法堂开示(2011.4.4)生命到底做得成功还是失败,这个生命是要有计划的,而且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所以佛叫智慧,佛法是智慧,了解生命的..
南怀瑾开示甘苦人生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我们为了衣食饱足,为了家庭,要去奔波。俗话说整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闲。能来学习佛法都是很有福报的,要感谢你..
净空法师:如何在烦恼的人生中醒过来?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2)——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二、了达因果才能正确规划人生所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於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
终极的信仰——用佛教的思想重新思考你的人生(一)(2011-06-18)地点:天开寺客堂※※:在没接触佛法之前,我也接触了一些灵修。比如说瑜伽方面的,后来才接触佛法。当时看了..
顺治帝人生与佛教有紧密联系,是什么原因让他与此结缘?
《六祖坛经》的人生哲学意义题外别谈妙华法师值此殊胜的因缘,我能够和大家交流一点学佛的心得,感到非常的欢喜。到柏林寺以后,看到柏林寺里充满生机,连同门口的老柏树都..
二、培养良善的习惯我们一生不断地在追求,有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有精神方面的追求。物质方面的追求,这样一个清单我们很容易开。在家里的时候,那些小朋友、小孩子,看到自..
第八讲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11月25日,北京降下了入冬的第一场雪,学诚大和尚下午为大家作了开示?——《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大和尚教诫:我们清除尘垢、清除垃圾,这些尘垢..
五、正见破无明五蕴成假我1.认识无明无明不等于什么都不知道。无明是充满了错误的见解、片面的见解、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错误的观念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
二、如何得解脱1.扫尘除垢如何来正确对治自己的烦恼?就要如理修行佛法、修持佛法。如理修持佛法,我们常常听到六加行。六加行的第一加行:洒扫住处,庄严安布身语意所依。..
二、智慧对治烦恼心1.调伏内心阿罗逻迦兰,这位修行人,他的禅定功夫佛陀很容易就达到了——“无所有定”,但这还不能完全制伏人的烦恼,仅仅是克制自己的烦恼。犹如搬石头..
二、佛法是自觉觉他1.培养内心的一种力量我们在凡夫位的时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就是三;在圣所得位的时候,可能一就不是一了,一可能就是一切,一切也可能就是一,也..
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1.开显内心的光明佛法是以人为中心,以有情为中心,以一切众生为中心的,它的着眼点是在众生,在人,在人心,在众生心,是从众生的心理去作功夫,..
第九讲寻找生命中的贵人12月3日上午,学诚大和尚为几百位信众传授皈依,佛堂和斋堂座无虚席,大和尚以《寻找生命中的贵人》为题作了开示。大和尚教诫:对一个佛教徒来讲,..
七、利他与如理听闻1.善待身边的人我们现在来学佛法,学这些道次第,就是要从培养自己的发心方面去下手,培养自己从对外在的这些人事物的认识来下手。这个认识非常重要,用..
五、把握缘起离苦得乐1.佛教的根本缘起法,是佛教的根本。缘起法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和合”——人与人和合、事与事和合、物与物和合,就是所有的人事物都很规范。比如在..
三、珍惜生命1.认识无限生命在庙里我们常常听到“无限生命”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如何以无限生命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如何以无限生命的基本框架来看待自己的一生?如何以无限生..
四、依师践行莫空过1.如理依师改习气我们在社会上、在家里,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肯定不会去做,这种习性是很重的。在庙里,就不一样了,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要不要去做呢?这时..
四、共业增上1.共业与别业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做“薪火相传”。火需要靠柴来燃烧,这块柴烧完以后,火还会再去燃烧别的柴。人的生命也是一样,一生又一生持续下去,这块..
三、心上用功得解脱1.解脱是在自己的心上下手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心情不舒畅、内心有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去责怪别人,去责怪外在的环境,觉得今天事情做不成功、做不好是别..
第七讲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11月4日,学诚大和尚在大风狂舞中为大家作了题为《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的开示:佛法是以人为中心,它的着眼点在众生,是从众生的心理上..
四、走进佛法1.善用自心大家到寺庙里边来,环境很好——这座山非常雄伟,晚上也常常能够看到月亮,早晨能够看到日出,傍晚能够看到彩霞,等等;寺庙里面有古老的石桥、古老..
第六讲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10月27日晚,学诚大和尚从日本返京,次日上午9时为弟子们作了开示——《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大和尚教诫:佛法要靠法师、..
三、饶益有情1.体会三宝功德所谓“自己的生命不离开佛法”,意思是我们的生命已经完全接受了佛法,佛法已经融会到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心里有了佛法,有了佛法的作用,我们..
第十讲阿底峡尊者的启示12月8日,农历十月十八,是阿底峡尊者圆寂纪念日,学诚大和尚在次日上午作了题为《阿底峡尊者的启示》的开示。大和尚教诫:“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二、依师学修1.清扫内心的尘垢在寺庙里,我们常常要做一些日常性的工作,比如大家在这里当义工做清洁卫生工作。然而,我们在寺庙里清扫卫生,不同于街上那些扫马路的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