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慧律法师答∶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远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众生。只有柔软心方可进入究竟第一义谛实相的..
【惟悟法师】深入经藏,并将它落实。拜佛,观无常,觉知所谓,缘起性空。【明藏法师】精进修行!阿弥陀佛!【明君法师】只有念佛念经改变自己去掉缺点,分别心妄想执着,念..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个深心就不是浅的心,是你深深的心。由心的深处发出心,那至诚心呢?至心坚定,至心就..
很多人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信愿念佛,命终之时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却常听有人说,某某人死后,经某居士或高僧超度,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信”,信娑婆世界的苦,还有极乐世界的乐,还有阿弥陀佛的功德。在这前面还有什么准备工作呢?刚才我上来的时候,看到这里有一个公墓,这对于世间人来讲是很忌讳的,坐在..
佛法,常常被世人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思想。除了讲“诸法皆空”“诸行无常”,我们常常会在佛法中看到“随缘”“放下”这样的词。日常生活中,一些对佛学稍有了解的人,也喜欢..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读过佛教经典的都应该知道这句经文,这是普贤菩萨发愿偈,是回向偈的一文,回向其实就是施向,以自己所..
我们要求生西方净土,头一个,把自己放下,不要这个身了,再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了,这个东西要放下。这个不放下,生生世世念佛没有往生,为什么原因?就这个道理,生生世世不..
念恩生敬,意在强化对上师的意乐依止。现在的社会接受教育太容易了,觉得老师是一种职业,学习就像是“批发知识”的过程,特别是我们在世俗中的教育。这就造就了我们对老师..
不要去听“谁能超度人去极乐世界”这些话。在这个世间,任何人往生,都是他自己信愿念佛感得阿弥陀佛接引的结果。从最究竟的体性上看,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
咒语是一种声韵、频率、共振。透过这个共振路径,我们的心念意识可以和宇宙意识能量接轨。当咒的能量转动的瞬间,我们的生命便有了活泼、美善的驱动力。每个咒语都是一个不..
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有些人说我们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实佛是我们的教主,是人而进达究竟圆满的圣者,大菩萨们也是快要成佛的人,这是我们皈依处,是我们的领..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这个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他提出四个重点:第一个,持戒。净土宗我们要先求临终无障碍。我们凡夫的心是受不了刺激的,所以..
为什么我们要纪念阿弥陀佛呢?你们各位想一想,我们过去的社会,家家阿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说明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都有缘、很有缘。现在很多小孩跟人家打架玩,打赢了就会..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但其数量不一,如果是善人,其跟随众可能数百个,甚至是上千个。如果是坏人,也有护法神,但可能数百人、千人才有一..
惭愧和忏悔,是佛弟子的初门,也是很必要的,就是一直修的加行。我们先把这两个分开来看。可以说忏悔的前提必须要有惭愧,身为一个佛弟子一个道人,假如果你没有惭愧心的话..
尽管密法是好的,但是我们将来要学密,我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怎么样去分辨师父?凡是“玄耀神通,提倡双修”的,要有这八个字的,你千万不要去接近。虽然这个师父怎么有神..
不要有争论心,不要用佛见来支持自己的争论一、争论容易引起傲慢心,以及互相嗤笑或轻蔑对方小品般若波罗蜜经----[魔事品]须菩提!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时,傲慢自大,菩萨当..
《大悲心陀罗尼经》: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我所说呪即是虚妄。不得名为大悲心陀罗尼。唯除不善除不至诚。有人认为只是诵大悲咒才要做到“唯除不..
想完全通过自学来闻思修佛法,是无法成就的。学习世间知识时,即使有自修课程,也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佛陀针对凡夫俗子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应该用哪种法门来引导弟子,不是..
曾经给大家讲过,进入寺院的言行举止要“轻”。有轻就有重,入寺千万不可忽视的还有那份殷重心。1、重在生信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弥陀经中所说“五..
由回向给众生带来利益的事例,古往今来在高僧大德的传记中比比皆是,佛经中也不胜枚举。佛陀在广严城的时候,那里的信众准备在第二天迎请佛陀,供养午斋。当天晚上,有五百..
1、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教我“看破”、“放下”。真“看破”了吗?真“放下”了吗?学佛学了六十五年,讲经好像也讲了五十七八年没有彻底“放下”,什么原因?大部..
修行是要有大力量的,大雄大力大慈悲。你单有慈悲,却没有力量,那是不行的。大力量就要承载,土地大,就能承载大。好比高山、森林,越是原始森林、高山,就承载的多。比如..
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这就是“熏习”的力量。“熏习”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影响力。《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所..
【经典原文】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地藏菩萨本..
问:请问师父,家里爱人爱钓鱼,应该怎样对待此事?我应该怎样做?我是初学佛人,姐姐是一个智障人,有低保收入。我代替她管理经济,用姐姐的收入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一..
人跟动物的差别就在于思考能力,思考是人的本质特点。今天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二是生命的根本问题。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什么是信仰?可以说是信心瞻..
空性的力量透视一切现象的本质,会发现现象虽然存在,但其本性却是空性、毫无自性的。透过这样的分析观察,将能渐渐开展本心睿智,也能减低我们对于现象、境界的执着。所谓..
我们都知道,无论念佛号还是持咒,说到底就是用“心”和佛菩萨感应交道,才有更大的加持!如果在这其中在加上观想法门对应的佛菩萨放光加持的话,功德和感应无疑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