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学佛十三讲5

如果不依靠自己,又能依靠谁呢?人生的很多事情,是无法请人帮忙解决的。口渴的时候,谁能代替我们喝水?自己渴了,就要自己喝水才能解决。别人喝的水,只能解别人的渴。同..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

年轻人,你为何学佛?龙泉寺在清风宜人的山里,节假日里来往的登山者络绎不绝。一对中年夫妻迷了路,问我出口在哪,就在我带路的时候,她突然不解的问道:你这么的年轻啊,..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柯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圣空法师:什么是无为法?就是我们心里的状态和站在不同角度、位置,只有自己心里知道。你看我们都是人,人家心里是一个什么状态、什么境界、什么水平,你并不知道,因为看..

我们很多人非常喜欢算命,想问大家,算命了命就好吗?给大家说这么一个道理,我们的命本来是好的,命运变坏是人的行为造成的。如果我们能把握生活中一切行为,从守本份到不..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西汉班固的《西度赋》,有“阗城溢郭,旁..

这问题相当含糊,易于混淆。首先,我们肯定孔子所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一般大众,懂得越少,就越能专心一意地照着老师所教的简单方法,一门深入,专精..

学习佛法要经过闻思修三个阶段。一是多闻、多听,由音声而入佛法,这是声教;第二就是思维,思维就是对佛理做正确的观察和思考,不要有邪思维、恶思维;第三,修就是实践,..

我们学佛以后是否就能万事如意呢?这还要依学者用心而定,如能学以致用,确能依教行持,则可随缘如意,等到诸漏既尽,生死已了,不仅是万事如意,更能一切如意!不管是世出..

什么叫做修行?现在说在家众三点:第一,要守我们的本分;第二,一定要深信因果;第三,要老实念佛,印光大师有开示。第一,守我们的本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今天是人..

请问:接触佛法一段时间了,开始了解一些生死轮回和因果的道理,对修行也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心中有个“矛盾”──学佛了,可否谈恋爱或结婚?“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

原本恩爱的夫妻或恋人,为何常以愤恨厌离?甚至反目相残或以悲剧收场?套一句时下流行的话“不要动不动就说爱我!”你真的懂得“爱”吗?还是错把假爱当真爱?为什么对方常..

【或问终身。菩萨曰:汝问终身耶?我这里没有断终身的法。为因菩萨历劫修行,不曾学得这事。然汝亦太愚痴,终身便不过如此,问他何益?汝何不问头儿白了,面儿皱了,身子软..

问:弟子之前一天可念一万到两万佛号,但是近一年来,只是在佛堂才念得下去,做事时就提不起来,即使想起来总又被琐事打断。不知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佛号不断?大安法师..

无缘慈我们解释一下。在大乘佛法当中,慈悲心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众生缘慈:众生缘慈的慈悲他是有条件的,因为众生的慈悲他要取一个相,他要取一个众生一种他的..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尤其是明显。生死甚难厌,那修行以及要求往生的人,首先你要厌患生死,觉得生死是很痛苦的,人活着是很痛苦,你才会去..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完全是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来了别梦境。不过这个梦境在唯识的经论,它提出有两个因缘会有梦境出现:第一个是业种所现..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产生信心,我们也如实的观察净土的庄严,产生愿力,那这表示什么?表示你有资格..

佛法自汉流入震旦,前后所明,共为十大宗,欲求其洞彻了达佛之智慧,深明如来一代时教之始末,剖析教相,谛观圆绝,凡圣因果,性相事理,唯天台一宗最为彻底。欲以即烦恼了..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圣空法师答疑:为什么一定要看经典?我们要记住,凡是在经典中,阿难还有诸大菩萨所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心中的疑惑。什么疑惑?在修行路上的疑惑、了脱生死的疑惑。如果..

问:已受菩萨戒,但是工作生活中有很多酒肉应酬的场合,弟子一直很纠结面对应酬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换一个应酬少的工作?既然受了菩萨戒,就要慢慢地学慢慢地修慢慢..

学佛人如何知道自己修行是否有进步,太虚大师这七个问题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学佛人应该经常问自己的七个问题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

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

圣空法师答疑:结婚后想出家,怎么办?问:我已经结婚生孩子了,但自从学佛后就不喜欢夫妻间的生活,为此我丈夫很苦恼。影响了正常生活,经常因为这个事情两个人不高兴,我..

今天在博客中有朋友问到:我很喜欢佛学,我也想学,但是初学从什么开始?就此问题,小莫就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我是从2006年开始学佛的,在此之前我对佛教、佛法的认识是一..

忏云长老,辽宁省丹东人,法师24岁皈依学佛,26岁受五戒,30岁在北京出家,在广济寺受具足戒,并进入北京中国佛教学院求学四年,亲近倓虚、慈舟等大善知识。1949年到台湾。..

一、为何要皈依?首先我们要明了三皈的真实意义。学佛,我们对于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当的理解,真正发心,或者说是发愿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才发心来求受皈依。求..

给初学佛者的很实用的建议谓修行,不只是诵经,拜佛,念佛,放生,打坐等等才是修行。修行更重要是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比如有些居士,诵华严经时倒背如流,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