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石法师 入菩萨行译注


释如石(1952年-),俗名陈玉蛟,台湾佛教人士与佛教僧侣。致力于宣扬藏传佛教,曾汉译数本藏语佛教文献,包括入菩萨行论、宗义宝鬘等。曾评论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引发人间佛教定位讨论。

生平

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学,之后投入藏传佛教研究。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暨法光佛研所教师,教授藏语。

印顺思想的讨论

2001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2][3]。对于人间佛教的评判,其中[4]释如石认为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只强调人间佛教或阿含圣教的殊胜,不惜曲解、浅化和窄化大乘佛教,特别是传统中国佛教的意涵,专门攻伐其弊短而遮蔽其美长,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这样不但有欠公允,而且也将造成中国佛教的严重伤害。并认为印顺的见解有六项错误,包括了中论是阿含经的通论、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为大乘起源与开展的原动力、“五乘”果真是佛法原有的概念吗? 、密乘培养“害他以利己”的人等。

相关的支持收录在《现代大乘起信论如石法师论文集》[5],而反对的文章收录在《世纪新声: 当代台湾佛教的入世与出世之争》[6],包括了释昭慧的《方法学上的恶劣示范—评如石法师“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7],与江灿腾的《关于“后印顺导师学”的批评问题—从陈玉蛟先生的两篇书评谈起》[8]。

翻译与著作

《入菩萨行导论、译注、衍义》, 释如石著 ,高雄市 : 谛听文化, 1997[民86]。 9578818165 (平装 ) 。

《菩提道灯抉微》, 释如石著 ,台北市 : 法鼓文化, 1997[民86]。9578473230 (平装 ) 。

《阿姜查语录之道次第辑要与禅宗会通》, 如石著 。高雄市 : 休休文教基金会, 民95。9572981013 (精装 ) 。

《宗义宝鬘浅释》,贡却亟美汪波著; 释如石译; 释法音释高雄市 : 妙音佛学会, 2008.03。 9789868418806 (平装 ) 。

参考资料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永恆懷念是大乘起源與開展的動力嗎?,《中華佛學學報》第14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本生譚」的詮釋,《普門學報》第5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現代大乘起信論—如石法師論文集》。南投:南林出版社,2001。

^ 释昭慧, 江灿腾编著, 世紀新聲: 當代臺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臺北市] : 法界, 民91 。957855026X (平裝 )。

^ 释, 昭慧, 方法學上的惡劣示範—評如石法師「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

^ 江, 灿腾, 關於「後印順導師學」的批評問題—從陳玉蛟先生的兩篇書評談起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错解了,但是死一定要有病。谁能知道我这个病死不死?没有把握。有的医生判断说,这个病要不了你的命,但..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心更切,以其八苦交煎,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此八苦,前七苦有过..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一、造业前:造业前的意乐很重要,意乐即是动机。有些人造业前心的意乐很强,譬如他要去拜佛、念佛,谁也不能阻碍他..

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绪己酉科优贡生,吉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宣统三年,为吉林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元年,被选为吉林省议会议员,历任东宁、..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生本具,诸佛所证。因为一念的妄动,才产生的三界的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就是整个生命..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工商业发达,物质生产比较丰裕,人们改以休闲娱乐为生活另一重心,也就是:除了日常工作,怎么玩、怎么..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循业发现。就是你这个心念啊,你一开始依止的是染污意,那么你去造作的时候,你所有的业行就加强这个染污意,就像滚..

占察善恶业报,我们每个人心里头都有一个小尺子,尺子虽然不长,量一量自己都很清楚。业不重不生娑婆,我们业很重,生了娑婆,但是我们都能闻到佛法,而且很多佛法我们都闻..

这个无生法忍我们也解释一下。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也提到,其实这个忍不是忍辱的忍,这个忍是智慧的意思。这个忍,其实开出来有五种忍,五种浅深差别的智慧。第一个是伏忍,调..

久远劫前,有一位护念众生、慈悲为众的萨波达国王,平日广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总能体察民情,悉心倾听,应愿供给,从不吝惜。一日,帝释天王的天寿即将终了,心..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晚年修习,未为迟也。周安士《欲海回狂》晚年修习疑。说淫欲,现在知道欲界的众生就是这个烦恼最重,淫心不除,..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执身不动在《楞严经》当中,佛陀..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我们的心性,改变自己的生命,并修正方向与方法!这一点实在很重要,如果方向和方法弄错了,将..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突然间正念分明,我不相信!不可能!你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看到很多老菩萨,念佛念了一辈..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想象。我们凡夫追求快乐是直觉式的。你要让我追求这个东西,第一个,在我的生命经验你要..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其动静乎?抑偶然遇之,蓦尔入胎乎?周安士《欲海回狂》就是男女没有交会以前就没有怀胎..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瞋。理则然矣,所据何在?周安士《欲海回狂》男中阴就是投胎做男的,他入胎,他就有情欲上的一种反应,男中..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念佛,这叫作离苦得乐的念想。净土宗很多人的失败都是,你的念想就是追求离苦得乐,你本..

农历7月24日龙树菩萨圣诞日龙树菩萨,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在世期间为佛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在佛..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就是你有志于要出离三界,杀生跟淫欲这两个是最严重的,这当中又以淫欲最为根本。从生死轮回来说,淫欲最为根本,..

我们看《阿弥陀经》说,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就是,反正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而阿弥陀佛给我们凡夫的寿命是无量无..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支持生命?他说:因为看到父亲退休后,整天没事干,无精打采像生病一样;但一有人找他打牌,便精神百倍,什么病都没有..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