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是什么意思


sān shèng 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

(一)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

1、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

2、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

3、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均以小乘所得三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为由,而称三乘为小乘、中乘、大乘;寂调音所问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大智度论卷十一以于无分别一味法中说上中下而显三乘差异为由,称三乘为下乘、中乘、上乘;大乘庄严经论卷四、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则合称前二乘为下乘,而称菩萨乘为上乘。华严、天台宗以三乘为方便法门,毕竟归一佛乘,是为一乘教,即三乘之外别立一佛乘;法相宗则以一乘系对一机而施,是权假之教,三乘则属真实之教。前者称“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后者则称“三乘真实一乘方便”。

(二)菩萨随时修集之天乘、梵乘、圣乘。

1、天乘,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2、梵乘,即慈、悲、喜、舍。

3、圣乘,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目的

在佛教中,我们时常会提到三乘 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声闻的目标是使自己从这个苦痛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实现烦恼的熄灭;缘觉是那些通过修行、契入事物互即互入之本质而开悟的人;在菩萨乘中,你要帮助所有的人开悟。

词语解释

【名称】:三乘【拼音:sān chéng

【注音】:ㄙㄢ ㄔㄥˊ

引证详解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历长远,乃可登佛境矣。”

《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伊斯兰教语。

伊斯兰教苏菲派宗教功修的途径和阶梯。苏菲派称宗教功修为“道路”,指精神修炼必经的途径和方式。

苏菲教团一般将精神修炼的道路分为3阶段,即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在遵奉教法、履行法定的5项宗教功课的基础上,再经历若干特殊的精神修炼阶段和状态,循级而进,使精神升华,最后达到对“真理”、“真知”的认识,与真主合一。中国汉文伊斯兰译著中,将苏菲精神修炼的道路称为“三乘”、“三程”或“三道”。“

三乘”的内容是:

(1)教乘,系阿拉伯语“沙里亚”(Shari‘ah)的意译,亦称礼乘、教程或常道。即在坚持六大基本信仰的前提下,遵从教法的一切规定,履行法定的念、礼、斋、课、朝五项天命功课和行为规范,命行禁止,行善止恶,作为“入道归真之门”,达到“勤德敬业”,“修身养性”,“虔信真主”。

(2)道乘,系阿拉伯语“托勒盖”(Tariqah)的意译,亦称道程或中道。即在教乘修行的基础上,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引下,由外在的身体力行转入内心的精神修炼,通过昼夜坚持和躬行拜功、斋戒、静坐和连祷迪克尔等功修,越过7种障碍,弃绝尘世,清心寡欲,静虔参悟,苦思冥想,“参天地化育之理,悟真主之大能之德性”,净化心灵,去认识和接近真主,以达“穷理明心显性”。

(3)真乘,系阿拉伯语“哈给格”(Haqiqah)的意译,亦称理乘、真程或至道。即寻道者完满完成道乘修持的阶段,通过明心见性等修炼步骤,达到“欲尽理纯,功到大定,道合自然”,“浑然无我,心不纳物,唯独一主”,“克己完真见性”,实现与真主合一。真乘是苏菲人生的最高目的,也是修炼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凡穆斯林,能达教乘者,便可以涉世,达道乘者,便能忘世,欲达真乘者,便能出世,成为圣贤之人。“

三乘”的内容及各个阶段的关系,中国清代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中云:“乘,载也。载诸法义,以备求道者次第取法也。初曰礼乘,总载天道人道,一切事功之条例,此勤德敬业者所取法也。进曰道乘,总载人理物理,尽人合天之法程,此穷理尽性者所取法也。终日理乘,又名真乘,总载无我无理,天人一致之微言,此克己完真者所取法也。勤德敬业所以修身也;穷理尽性所以明心也;克己完真所以见性也。身不修。不可以明心;心不明,不可以见性;性不见,不可以合天。性之不可见,己私不蔽也。

三乘之法,己私之砺也,三乘之上更有超乘一法,则天人化矣,名迹泯矣,非语言文字可传,待其人之自会耳矣。”马注所著《清真指南》谓:“道有三程,常道、中道、至道也。常道如人之身,中道如人之心,至道如人之命。”“舍常道而言中道、至道,犹树无根,舍至道而言常道,如夜行无烛;舍至道、常道而言中道,如纸花满瓶;舍中道而务常道以寻至道,如镜无光。三者相连,若身、心之与命,缺一不可”。

马复初《道行究竟》中说:“礼乘乃圣人示众之法,道乘乃圣人自任之功,真乘乃圣人独践之境。”“凡慕道者,必先习礼乘之学,而遵守其事,行之不怠,由礼乘而进于道乘。进于道乘则加工进修,功成修尽,穷究既通道,由道乘而进于真乘”。伍遵契在《归真要道》中说:“此道分而三条,合则为一体。其圣教为人之四肢百骸,其圣道为五脏六腑,其至道为性为命,缺一则不成人。

其道亦然,必须由浅及深,内外经历,可为正人。”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些苏菲学者将三乘之间的关系,比喻为桔柑的“皮、瓤、核”、果树的“种、茎、果”及“舟、海、珠”(“登舟为渡海、渡海为采珠”)。大多遵法苏菲教团主张在教乘修持的基础上,再进行道乘以至真乘的修持,即所谓的“先教后道”,少数非遵法苏菲教团不完全遵奉教乘修持,注重道乘修持,即所谓的“先道后教”或“道中有教”。

在伊斯兰教史上,苏菲派学者对道乘修持提出了数量不等的修持阶段和状态。它是功修者克己、自制、勤修、苦炼的过程及精神修炼所达到的心理状态。如艾布·纳斯尔·沙拉智(?~988)在《苏菲派的圣光之书》中提出了修持的“七阶段”(忏悔、禁欲、断念、守贫、坚忍、信心和满足)和“十种状态”(冥想、近主、爱慕、畏惧、希望、渴望、亲密、稳静、凝视、确信)。中国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提出宗教功修的“三品十条”。余浩洲在《真功发徽》中综述了修持方式“三十件”,马复初在《道行究竟》中提出道乘与真乘当尽的“十事八德”,蓝子羲在《天方正学》中也提出与王岱舆略有不同的道乘修持的“三品十条”。

详细解释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

1、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

2、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

3、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均以小乘所得三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为由,而称三乘为小乘、中乘、大乘。

寂调音所问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大智度论卷十一以于无分别一味法中说上中下而显三乘差异为由,称三乘为下乘、中乘、上乘;大乘庄严经论卷四、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则合称前二乘为下乘,而称菩萨乘为上乘。

华严、天台宗以三乘为方便法门,毕竟归一佛乘,是为一乘教,即三乘之外别立一佛乘。法相宗则以一乘系对一机而施,是权假之教,三乘则属真实之教。前者称“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后者则称“三乘真实一乘方便”。

北京大慧寺壁画《妙善公主请求习佛》(图片来源:慧海百科库)妙善公主的传说,最早见《编年通论》第十卷。书中记载唐朝时的著名僧人,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法师(59..

杨柳观音(图片来源:慧海百科库)观音菩萨脱去凡胎,一路上脚踏浮云,一直飞到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此处真是人间圣境,不同凡俗。四周长满奇花异草,开满白莲花的池塘飘..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当中,六道众生无论哪一道,如果说人道在临命终的时候,听到地藏菩萨名字,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不..

在说法会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舍利弗说道:我曾经见过文殊师利童子的度众教法。那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林,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共聚一处。当时外道师萨遮尼乾陀子住在毗舍离..

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时,提播婆底城的灯照王以正法治理国家,人民生活安稳而丰乐。灯照王的太子普光,出家成就佛道后,回到提播底城,灯照王、王子们及所有官吏、婆罗门等,持..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错解了,但是死一定要有病。谁能知道我这个病死不死?没有把握。有的医生判断说,这个病要不了你的命,但..

占察善恶业报,我们每个人心里头都有一个小尺子,尺子虽然不长,量一量自己都很清楚。业不重不生娑婆,我们业很重,生了娑婆,但是我们都能闻到佛法,而且很多佛法我们都闻..

久远劫前,有一位护念众生、慈悲为众的萨波达国王,平日广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总能体察民情,悉心倾听,应愿供给,从不吝惜。一日,帝释天王的天寿即将终了,心..

农历7月24日龙树菩萨圣诞日龙树菩萨,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在世期间为佛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在佛..

【原文】刘公讳宽①,其治郡也,有过者以蒲鞭示辱。夫人欲试其怒也,使婢故以羹污朝衣,公但曰:羹烂汝手乎?终不怒。即此二事,知其真菩萨人,不可企及。且今之治民者,用..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处菩萨。按悲华经,往昔劫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观世音菩萨为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尔时宝藏如来为轮王授记已。不..

我受菩萨戒的经历和感受某天,引领我入佛门的大师兄说,他终于庄重地受了菩萨戒,非常神圣,非常喜悦。那时的我,刚接触佛法,刚受三皈五戒,思维正遨游在另一个维度的空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接触到中佛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渐渐明白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因果关系的。真正开始信佛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是从2017年1月份开始的,以前只..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在彼微妙安乐国,无量佛子众围绕。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金色身净如山王,奢摩他行如象步,两目净若青莲华,故我顶礼弥陀尊。愿共诸众..

这些未来和现在众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洁之地南方是指光明的地方。地藏菩萨常常是在黑暗的地狱,南方是有光亮的地方,就是清洁地方。如果有众生作龛,作菩萨的龛室,..

在观音大悲加持法会上,我受到了很大的加持,至今感恩不已。法会开始后,我看见了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看见南无观世音菩萨很庄严很年轻很慈祥,面带笑容,身着白色漂亮..

弟子于3月30日晚,在将一天的功德进行回向的时候,对观世音菩萨,以及绿度母菩萨请求,希望我的父母,以及弟子能够入住到新的房子,没成想,4月1日早上,正上着班的时候,..

看到组里那么多师兄为了求一个陪伴自己的如意伴侣精进的做着各种大功德的事,而自己曾经身边如此幸运的有一个那么好的人却不懂得珍惜,真的羞愧懊悔的不知该如何去说,现在..

我叫王春兰,法名佛号,辽宁本溪人,初中文化。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看了净宗法师写的《阿弥陀经核心讲记》,看完后我和丈夫(佛名)决定发愿往生,就开始念佛。我和丈夫..

往昔因缘,大孝大愿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载: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曾是一婆罗门女,她的母亲不信三宝而行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婆罗门女知道母亲的必然果报,于是变卖家..

下面说一个不恭敬菩萨像遭惨烈报应的例子。我妈妈不信佛,给我讲了几次我们小镇大家议论纷纷的毁佛现报的故事。我同学收废品,在很久前收到了一尊金菩萨。这尊金菩萨可能是..

虚空藏菩萨,又称为虚空孕菩萨,他具足福德、智慧二种宝藏,无量无边,犹如虚空广大,所以称为虚空藏菩萨。他能出生无量宝物,满足一切众生的欲求,所以他是最根本的财宝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