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是什么意思


sān shèng 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

(一)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

1、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

2、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

3、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均以小乘所得三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为由,而称三乘为小乘、中乘、大乘;寂调音所问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大智度论卷十一以于无分别一味法中说上中下而显三乘差异为由,称三乘为下乘、中乘、上乘;大乘庄严经论卷四、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则合称前二乘为下乘,而称菩萨乘为上乘。华严、天台宗以三乘为方便法门,毕竟归一佛乘,是为一乘教,即三乘之外别立一佛乘;法相宗则以一乘系对一机而施,是权假之教,三乘则属真实之教。前者称“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后者则称“三乘真实一乘方便”。

(二)菩萨随时修集之天乘、梵乘、圣乘。

1、天乘,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2、梵乘,即慈、悲、喜、舍。

3、圣乘,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目的

在佛教中,我们时常会提到三乘 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声闻的目标是使自己从这个苦痛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实现烦恼的熄灭;缘觉是那些通过修行、契入事物互即互入之本质而开悟的人;在菩萨乘中,你要帮助所有的人开悟。

词语解释

【名称】:三乘【拼音:sān chéng

【注音】:ㄙㄢ ㄔㄥˊ

引证详解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历长远,乃可登佛境矣。”

《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伊斯兰教语。

伊斯兰教苏菲派宗教功修的途径和阶梯。苏菲派称宗教功修为“道路”,指精神修炼必经的途径和方式。

苏菲教团一般将精神修炼的道路分为3阶段,即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在遵奉教法、履行法定的5项宗教功课的基础上,再经历若干特殊的精神修炼阶段和状态,循级而进,使精神升华,最后达到对“真理”、“真知”的认识,与真主合一。中国汉文伊斯兰译著中,将苏菲精神修炼的道路称为“三乘”、“三程”或“三道”。“

三乘”的内容是:

(1)教乘,系阿拉伯语“沙里亚”(Shari‘ah)的意译,亦称礼乘、教程或常道。即在坚持六大基本信仰的前提下,遵从教法的一切规定,履行法定的念、礼、斋、课、朝五项天命功课和行为规范,命行禁止,行善止恶,作为“入道归真之门”,达到“勤德敬业”,“修身养性”,“虔信真主”。

(2)道乘,系阿拉伯语“托勒盖”(Tariqah)的意译,亦称道程或中道。即在教乘修行的基础上,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引下,由外在的身体力行转入内心的精神修炼,通过昼夜坚持和躬行拜功、斋戒、静坐和连祷迪克尔等功修,越过7种障碍,弃绝尘世,清心寡欲,静虔参悟,苦思冥想,“参天地化育之理,悟真主之大能之德性”,净化心灵,去认识和接近真主,以达“穷理明心显性”。

(3)真乘,系阿拉伯语“哈给格”(Haqiqah)的意译,亦称理乘、真程或至道。即寻道者完满完成道乘修持的阶段,通过明心见性等修炼步骤,达到“欲尽理纯,功到大定,道合自然”,“浑然无我,心不纳物,唯独一主”,“克己完真见性”,实现与真主合一。真乘是苏菲人生的最高目的,也是修炼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凡穆斯林,能达教乘者,便可以涉世,达道乘者,便能忘世,欲达真乘者,便能出世,成为圣贤之人。“

三乘”的内容及各个阶段的关系,中国清代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中云:“乘,载也。载诸法义,以备求道者次第取法也。初曰礼乘,总载天道人道,一切事功之条例,此勤德敬业者所取法也。进曰道乘,总载人理物理,尽人合天之法程,此穷理尽性者所取法也。终日理乘,又名真乘,总载无我无理,天人一致之微言,此克己完真者所取法也。勤德敬业所以修身也;穷理尽性所以明心也;克己完真所以见性也。身不修。不可以明心;心不明,不可以见性;性不见,不可以合天。性之不可见,己私不蔽也。

三乘之法,己私之砺也,三乘之上更有超乘一法,则天人化矣,名迹泯矣,非语言文字可传,待其人之自会耳矣。”马注所著《清真指南》谓:“道有三程,常道、中道、至道也。常道如人之身,中道如人之心,至道如人之命。”“舍常道而言中道、至道,犹树无根,舍至道而言常道,如夜行无烛;舍至道、常道而言中道,如纸花满瓶;舍中道而务常道以寻至道,如镜无光。三者相连,若身、心之与命,缺一不可”。

马复初《道行究竟》中说:“礼乘乃圣人示众之法,道乘乃圣人自任之功,真乘乃圣人独践之境。”“凡慕道者,必先习礼乘之学,而遵守其事,行之不怠,由礼乘而进于道乘。进于道乘则加工进修,功成修尽,穷究既通道,由道乘而进于真乘”。伍遵契在《归真要道》中说:“此道分而三条,合则为一体。其圣教为人之四肢百骸,其圣道为五脏六腑,其至道为性为命,缺一则不成人。

其道亦然,必须由浅及深,内外经历,可为正人。”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些苏菲学者将三乘之间的关系,比喻为桔柑的“皮、瓤、核”、果树的“种、茎、果”及“舟、海、珠”(“登舟为渡海、渡海为采珠”)。大多遵法苏菲教团主张在教乘修持的基础上,再进行道乘以至真乘的修持,即所谓的“先教后道”,少数非遵法苏菲教团不完全遵奉教乘修持,注重道乘修持,即所谓的“先道后教”或“道中有教”。

在伊斯兰教史上,苏菲派学者对道乘修持提出了数量不等的修持阶段和状态。它是功修者克己、自制、勤修、苦炼的过程及精神修炼所达到的心理状态。如艾布·纳斯尔·沙拉智(?~988)在《苏菲派的圣光之书》中提出了修持的“七阶段”(忏悔、禁欲、断念、守贫、坚忍、信心和满足)和“十种状态”(冥想、近主、爱慕、畏惧、希望、渴望、亲密、稳静、凝视、确信)。中国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提出宗教功修的“三品十条”。余浩洲在《真功发徽》中综述了修持方式“三十件”,马复初在《道行究竟》中提出道乘与真乘当尽的“十事八德”,蓝子羲在《天方正学》中也提出与王岱舆略有不同的道乘修持的“三品十条”。

详细解释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

1、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

2、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

3、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均以小乘所得三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为由,而称三乘为小乘、中乘、大乘。

寂调音所问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大智度论卷十一以于无分别一味法中说上中下而显三乘差异为由,称三乘为下乘、中乘、上乘;大乘庄严经论卷四、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则合称前二乘为下乘,而称菩萨乘为上乘。

华严、天台宗以三乘为方便法门,毕竟归一佛乘,是为一乘教,即三乘之外别立一佛乘。法相宗则以一乘系对一机而施,是权假之教,三乘则属真实之教。前者称“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后者则称“三乘真实一乘方便”。

本命佛共分八座,千手观音、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不动尊菩萨、大日如来、阿米陀佛。今天我们来说说虚空藏菩萨的小故事。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

阿阇世王在修行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他知道文殊菩萨有无限的智慧,想请他帮助自己解决疑难,于是邀请文殊菩萨到王宫吃饭。文殊菩萨看他非常诚恳,便准备第二天亲自带领众..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里的一品。后来在河西走廊的北凉有一任君主叫河西王蒙逊,他把《妙法莲华经》里的《观..

说起感应来,我还亲眼看到几件观音菩萨显灵的事,这里不妨给大家说一说。一九二九年,沈阳海城县,虎獐屯,有一位姓商的,名商述圣,信佛恳切,每天要定时念观音普门品三遍..

年青的求法者善财,向妙月长者讨教:“我的心已达到至高无上的开悟,但我仍旧还不知如何才能过菩萨的生活。请告诉我,您是因清净的般若光明而达到解脱的么?”妙月长者说:..

从前,释迦牟尼还是修行的菩萨,他有两个哥哥,共兄弟三人,他是最小的。有一年,遭逢世上大旱,黎民相互吞食。兄弟三人为了活命,一起出去寻找食物。经过高山险谷时,好几..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这个菩萨,他的内心有两个功德:第一个,体性周遍曰普。他成就了清净心。清净心清净本然、周..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

“地藏”是印度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佛教传说,其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发下大愿,自誓必须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其大悲大愿最胜最广,犹..

大家经常念的《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要想了知一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观观法界性,法界是什么?法是心,界是生起..

我自专心研学佛经以来,不知不觉已有十年的岁月了。在这些年头里,时感诸佛菩萨冥冥中在催我渐进无上佛门的境地。回忆往昔学经精力,可以说是专心一意,热忱之至。但是,一..

相传某地有一个杀猪的屠夫,嗜酒好斗,一起对自个母亲很不孝顺,行为十分粗犷,常常在外边吃醉了酒回家辱骂老母,有时还着手暴打母亲,这位寡妇母亲,生此忤逆儿子,对自个..

民国三十五年夏天,我在上海楞严佛学院读书,一夜因为晚睡而患上了重感冒。其时虽有医院诊治,但不久却变成剧烈的百日咳,差不多每小时咳嗽数十次,每次非咳诚意呕气噎不止..

一位女同修改变婚姻、改变命运的自述我应该是一个业障深重的人,这表如今我在婚姻上。我于1992年24岁时成婚。婚后,连续有四位算命先生给我算命,说我28岁时一定离婚。婚后..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二、愿我回向菩提常得供养一切诸佛,永不生无佛国土;三、愿我常得亲近诸佛,永不远离;四、愿我常随佛学,成就菩萨五通..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困难之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而且观音可以示现种种身份说法。《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

观音菩萨是慈善的标志,一行禅师云:有慈心就有磁性。当今俗人却以貌取人,总觉得长得美才是好人,殊不知他的美也是宿世好心所感,当代若外美内丑,他的磁性也会消失。所以..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不清净、有厌怠心。为什么在修法时没有心力,内心不清净,平静不下来,感觉身体很粗重?为什么在利他发心的过程中,会感觉很疲倦、很懈怠?就是因为..

今日跟咱们分享一部佛经,佛祖说了7种女性,咱们看看做啥样的女性才干得到善神保佑吧。已婚的能够比照实习,未婚的能够提前预演。先说故事布景:学佛的师兄对给孤独长者应..

一位师兄讲起他触电时,因念观世音菩萨而获救的事。那是2011年年头,他刚租了店面在装饰。早上大约8点摆布吧,街道上基本没啥人,工人们都在店里忙着装饰。他自个爬上了门..

原文:昔延州有妇人,白净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

过去原野菩萨化身为鬼,散脂菩萨化身为鹿,慧炬菩萨化身为猕猴,离爱菩萨化身为羚羊,尽漏菩萨化身为鹅王,一共有五百名菩萨都各自化身为各种飞禽走兽的容貌,并且他们的身..

阿阇世王在修行的过程中发生很多疑问,他知道文殊菩萨有无限的才智,想请他协助自个处理疑问,所以约请文殊菩萨到王宫就餐。​文殊菩萨看他十分诚实,便预备第二天亲身带领..

史迹上的地藏菩萨(即金地藏,又叫金乔觉)的诞生地(公元696年)在如今南韩的汉城,便是古代的新罗王国。其时,他是一国的王子,生活得十分富奢;但生性淡泊的他却毫无一..

这件事发生在台中兴中街。追忆当年灾情,实乃令人心悸。一九七四年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台中市兴中街爆仗工厂发生爆破,当场逝世卅余人,整条街被烧得光溜溜的,唯独二家素食馆安..

我是一个退休妇人,平常有时去寺院拜拜菩萨,也不算居士吧,即是对佛教有些兴趣的那种。吃早素到有十年多了。但正午黑夜不茹素的。有一个女儿在美国工作,落户,去美国有七..

有个禅故事说:杨黼别亲求佛途中遇一人,人问,你去哪里?杨黼答,去拜菩萨为师。人又说,与其去找菩萨,不如去找佛。杨黼赶紧问,哪里有佛?人便答,你回家看到有自个披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