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

问:如何理解佛菩萨加持?佛菩萨加持是什么意思?答:当我们用心去祈求佛菩萨时,心和佛心相应,这种感应能产生增强内心善法,令往昔善业提前感果的力量。佛菩萨加持力可成..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置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

修行,用功在哪里用?在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用功。能够做到不执着,这就是阿罗汉,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执着,但是他有分别、有起心动念,这是阿罗汉,这人称为正觉。..

无神论是宗教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无神论有哪几种分类呢?世间有两种无神论,一种是唯物的无神论;一种是佛教所说的无神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佛教的“无神论”又是什么意..

佛教所说的戾气是什么意思?戾气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戾气重的人行为一般会比较“极端”,举个例子:开门和关门,你会发现有的人..

通是自在无碍的意思,通力就是通达无碍的能力。通力有神通和业通之分,诸佛菩萨和外道仙人通过修行所证得的称为神通;鬼神和畜生等凭借宿世业力所感得的称为业通。《佛学大..

「流」是传播,「通」是没有障碍。流通是指佛法的传播和散布,也就是要让佛法不断传播,时间与空间上面没有障碍。亦指流通法物、流通经典等。流通佛法,能利益无量众生。天..

无心,即真心离妄念,没有执著。将散乱的心变成集中,从集中变成统一,从统一到没有执著。「无心」的「心」,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当我们放下这颗自我心时,才能真正变得..

这就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

妄念,是指虚妄的念头,虚妄不实之念,与行为脱节的空中楼阁,也就是无明或迷妄的执念,每个业力凡夫都有。妄念是从自性的真空里面显现出来的,是真空自性显发的“水泡”,..

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头目。“夜叉”也译作“药叉”,意思是“能啖鬼”、“捷疾鬼”、“勇健”,因其身口意速疾隐秘,..

转生,即凡夫或动物死后,依照业报而投胎。通常,人在死后,若有重大的恶业,直接下堕三途;若有众多的善业,便可立即生天;若修净业,即可往生净土。否则的话,就在四十九..

六道是什么意思?六道是哪六道?六道是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六道是欲界众生的栖居地,如果不能证悟成佛,就只能在这六道中轮回。佛教认为世俗..

常常风闻:“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好像标明,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必定的实践。正本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改邪归正,..

什么是自性三宝?何为自性三宝?自性三宝,是指「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宝」人人皆有如来佛性;「法宝」人人皆有平等无差别的法性;「僧宝」人人皆有般若清..

波罗蜜(pāramitā),又作波罗蜜多,是“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意思,行者乘大行之船,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故曰到彼岸。渡彼岸者,由以妄为我,随心四..

这句话是佛门里的一个通则,不管净土法门还是其他各宗各派,基本上都这么说。不过,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解释。像禅宗,圣道门对这句话的解释。◇这里的“念头”就是指我们的..

退转,指退失菩提心而堕于二乘凡夫之地,或是退失已证得之位。又称退堕、退失。怀感大师《释净土群疑论》卷四总括为四种退转:1.信退,它指十信位中之前五心位,此五心位犹..

菩提是梵语(bodh)的音译,意译是觉、智。广义而言,菩提就是断绝烦恼,因此,佛、缘觉、声闻在各自境界上所证得的觉智都可以称为菩提。而在这三种菩提中,佛的菩提是最圆..

“无常”与“无我”是指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存在,都会经历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无常”一词出自《杂阿含经》。意思是说,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

称名,指称念佛的名号。诸佛诸菩萨之名,虽尽可称,而通常多称阿弥陀佛之名。往生要集中本曰:“问念佛三昧为唯心念为亦口唱?答如止观第二云:或唱念俱运,或先念后唱,或..

万法,泛指宇宙间一切事物,所有一切现象。是自然、物理、心理、生理的现象。一切可用眼睛看、耳朵听、身体接触或心思考的,都是法。法也是道理、原理,由原理而产生的种种..

心地,一般指人的存心、用心。在佛教中有两个解释,一是指心能生万法,如地能生万物。二是指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名心地。以大地来比喻心,谓心如大地,能产生世间、出世间..

八万四千法门是形容很多个进入佛地的门户的意思。八万四千法门在佛教中有两个说法,一是指释迦牟尼所说根治八万四千烦恼的全部经教。二是指佛所说的一切法综合起来有八万四..

智慧,梵语“般若”,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佛教谓超越世俗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也是抉择善恶、决断行为的能力。有了智慧,遇事就知道如..

什么是出离心?出离心,即出离轮回之心。声闻行者希求解脱,视世间如牢狱,三界如火宅,片刻不想停留,是为出离心。由了知生死轮回的苦痛而生厌离之心,希求解脱,誓证清净..

无住,实相的别名,大乘经典皆以此为主旨。一切法(有为法,无为法,不可说法)本来没有自性,自性为空,所以没有所住,一切法皆是因缘相合而生(道家所说的五行相生与此同..

法忍,即忍耐自风雨寒暑饥渴等非情法来之苦难。对于内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能不著,于外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能不受,即称为法忍。法忍就是除了维持基本的..

相违,因明用语,指两相对立而相互违反之意。如苦与乐、明与暗、冷与热、大与小等。因明论式常用此一用语表示两项意义相互违反冲突之情形,如相违因、相违决定不定过等。正..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