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障是什么意思


sān zhàng 烦恼障,业障,报障。皮烦恼障即三界中思惑也。谓贪嗔痴等烦恼。对外六尘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烦恼障。

简介

【三障】 [出华严孔目] 一皮烦恼障即三界中思惑也。谓贪嗔痴等烦恼。对外六尘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烦恼障。(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思惑者。于一切法起贪爱心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二肉烦恼障即三界中见惑也。谓断常有无等见。皆属内心分别。如肉在皮内。故名肉烦恼障。三心烦恼障即根本无明惑也。谓此无明之惑。由迷真心。逐妄而起。故名心烦恼障。

【三障】 [出涅盘经] 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三报障报即果报。谓由烦恼惑业。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诸趣。因此障蔽正道。是名报障。

内容

【三障】三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了业障一法的障碍,而性障又正是烦恼障所摄的内容,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障应该是业障才合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即是性障。分述如下:

烦恼障

烦恼障就是障碍学人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二种惑不能断尽,就由这二惑的障碍,使得学人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

所知障

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

业障

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

性障是指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是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业障,不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

从佛菩萨和祖师形容的业障来看真是太可怕了,真是无边无际和大海一样,形成业障海。那我们是不是就没法活了。不是的!佛菩萨告诉我们用忏悔这个修行的方法来对付这个无边无..

修苦行是从苦中修,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有多苦,佛..

人不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才能快乐,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呆着才会快乐,而是不被烦恼所转才有真正的快乐。我们内心那些错误的观念和执著,都要慢慢从心里清掉,多装一些友爱和善..

禅宗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好好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作中道的思想。它说觅即知君不可见,而不离当处常湛然。你这一念心在活动的时候,你说你的自体在哪里?找不到。它不..

烦恼如同一个不速之客,时常造访我们,给我们平静的生活涂抹一点儿什么。有时因为这点儿涂抹,我们生活的脚步,不得不做短暂的停歇,有时甚至不得不调整人生的航线,这种调..

问:阿弥陀佛!弟子的功课是早课《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圣号,晚课持大悲咒,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边说到: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

圣学、佛法学习的禀性,也就是学习所要求的,是老实、听话、真干,这个禀性好,老实人不怀疑,学习的态度真诚,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他能听得进去,他能保持,他能落实..

经常会有佛友,在向我们提问的时候,喋喋不休地跟我们提他以往的故事,特别是感情方面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时间听这些倾诉,但往往也要让他们把话说话。过去的事情都发生了..

「七佛灭罪真言」,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经上是这样说的:「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曰佛言:世尊若比丘,於世尊去世之后,若毁四重,若比丘尼毁犯..

人人都有烦恼,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小朋友有小朋友的烦恼,人人都想无忧无虑的过一生,修行戒、定、慧、便可去除烦恼。什么是烦恼呢?浅言之,人类固有烦恼,就是一切众生,..

现在人几乎都呈现亚健康状态,现在人的病,都是业障病。百分之百,只是你还不知道是哪个业障,或者自己不承认是那个业障。很简单,法律允许的东西,因果上不一定允许。好比..

没接触过佛法之前自己做了许多错事,现在想念经来消除自己业障的,《妙法莲华经》可以消除业障,积累福报。《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法华经、楞严经与华..

每一种烦恼都是智慧的基础,倘若我们深陷烦恼之中,或者试图压抑这些烦恼,最后就会作茧自缚,为自己制造更多问题。如果能够反过来看着这些烦恼,那么,那些我们深恐会伤害..

《金刚经》被公认为是佛教的根本大法,其中所讲的道理深奥广博,直指人心,只当下一刻便能化解人心中的无数烦恼。若是能够把《金刚经》中所讲的道理落实在生活之中(一切佛..

我告诉大家我学楞严到了现在,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心想事成。“无复怨怼斗争之声”,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再也没有怨怼了,再也没有斗争了,即使有怨怼,但是我们的心态已经改..

绿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一,全身绿色一面二臂,面容慈悲。再仔细观察绿度母相,头戴佛宝,身配珠宝,坐于莲花月轮上,手持乌巴拉花。庄严而美丽,这是善舍我看到绿度母相..

问: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慧律法师答:这个很难。你定力不够,对方烦恼又很重,现在就是用观照的,你转换过来想:我很幸运,烦恼没有他那么重。然后宽..

想要根除烦恼,就得先知道烦恼是从哪里来,烦恼如果不生,就不用去灭,所以能让烦恼不发生才是真正的灭除的办法;而不是追随眼前的所谓烦恼纠缠不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

“障”顾名思义即是障碍,我们在人生路上遇到的种种不如意,即是人生的障碍,通常称之为“业障”。佛教讲究因果,业是因,障就是果。所谓的“障”是恶果,则因地的“业”就..

人与人之间所谓的感情,其实就是一种在前世发生并延续下来的债务关系。当一个人前世欠你的,他今生会对你好,以各种方式照顾你。能做夫妻的人,一定是有冤欠关系的人,同时..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

福报不够,会导致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和问题,这就是俗话说的镇不住,镇不住人事物。乃至一个人的想法,他的爱好和追求,以及他的心量都在他的福报范围内,福报提升上..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是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一、贪是贪爱、贪恋、贪著。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净空法师:人家来坑你、来陷害你、来侮辱你,你要果然若无其事,你的业障就真的消掉了【无论在何时、遇何境、修何法,皆断断不可生瞋恚心。】这是要记住的。我们被人骗、被..

拜八十八佛消无量业障昨天晚上看佛卫,慧律法师说他每天都要拜八十八佛,因为作用殊胜,能消业除障!如果转告他人,一传二,二传四,传到第五十个人,你就能消五逆十恶得重..

净空法师:得了业障病,该怎么办?问:“有一个阿姨,时常身体会很不舒服,或者双脚会麻痹,无法走路。去看医生,医生也说她没有什么病。教她念佛,也是一样。该怎么办?”..

罪业怎么消、烦恼怎么断?这个经上讲得太妙了,讲得太好了。只要诚诚恳恳、恭恭敬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烦恼自然消了,业障也自然不见了。不必想什么方法去断它,也不必想什..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佛陀说:阿难!你观世间上『解结』之人,一个善于打开绳结的人啊,他要知道这个结头在哪里,你才能够解开啊!你一个绳..

“忏”是忏其前愆,把曾经的罪行要改了它;“悔”是悔其后过,让今后的罪行不再生。所以,悔过可以说是已生的恶令它断,未生的恶令它不生;也可以说是已生的善令它增加,未..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