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唐石头希迁)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参禅学道的人,一开始可能会觉得与道相去甚远,一旦明白其中的道理,则触目皆是道..
般若古读波那,义虽可翻,但难恰当,故存其梵语而用音译。如近译哲学为斐罗梭斐,论理为逻辑之类。般若之义,虽可译为智慧,但未极正确,因中文之智慧,有美有恶,如绝圣弃..
问:善导大师讲念念不舍,毕命为期,是不是我们现在念着名号就得到不退转的利益?我们还是要把心不停地放在名号上吗?常敏法师:善导大师说得很清楚: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
问: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对,不能为..
【原文】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
【原文】人恒病执著,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之极名著。羿著射,辽著丸,连著琴,与夫著弈者至屏帐垣牖皆森然黑白成势,著书者至山中木石尽黑,学画马者至马现于床..
(一)一声佛号一声心,须信心深佛更深,梦眼未开情逐逐,慈光常照夜沉沉。(二)一声佛号一声心,落落圆音闻现今,何事世间痴汉子,犹将黄叶谤黄金。(三)一声佛号一声心..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心真则凡所动作言行举措,无一事而不真;行实则凡所云为,无一行而不实。故真实如好种子,其余作为立行种种,皆发生之缘,以是之故..
圣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为首。不杀曰仁。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是知圣人之心。以慈为本。经云。孝名为戒。斯则戒以孝为本。以一切众生。有知觉者。皆有佛性。若杀生。则..
成都大慈寺是玄奘大师研究佛经之地,距今1600年历史,值得一去!
问:我们为什么会信心欢喜念佛?常敏法师:我们信佛、念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因为每个人自身和阿弥陀佛的缘分。我们能信受南无阿弥陀佛,能顺从佛的慈悲救度,是往昔我..
问:善导大师“教念弥陀专复专”,是不是不能念别的佛菩萨名号?常敏法师:这是善导大师慈悲,殷勤劝告我们,众生往生净土是依靠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悲..
问:信心决定,自己知道吗?常敏法师:常常念佛,听闻佛法,佛的恩德,渐渐建立在我们心中,渐渐有法喜,信心欢喜念佛,让我们有真实的感受。信心么,是渐渐增长的。..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同而恒异。是故背尘合觉,便名始觉;背觉合尘,便号无明。无明无体,即以始觉为体;始觉..
问:看一个人信心有没有落实,就是看他言行是否一致吗?常敏法师答:对,就是看他是否机法相应了。有些人执着于法,有些人执着于机。执着机的人,总想在自身这边找信愿行。..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不期超而自超。习气除,佛法不求透而自透。金以炼而精,镜以磨而净也。今之学者,吾惑焉,任卤莽之质而不知革,益骛外..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世所摄,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谛审谛观,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便成众生知见。若仔细观此众生知..
前有数行奉寄,想已尘览。顷接手书,乃有尘业情缘,卒难销陨,何时得成妙观等语。足知求道之切。然依鄙见,即此厌尘情、忻妙观,正坐学道内障,且避喧求静处,世未有其方。..
学佛者首须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生起皈依信崇之正信。故其第一步,须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在中国旧俗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其实佛与神迥不相同!在寻..
莲友:有人说“信心具足名号,名号未必具足信心。”这话怎样理解?常敏法师:“信心具足名号”,这信心是指佛的恩德。佛的恩德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就是以乃至十念、以名号..
居士:如何才能在信心中念佛?常敏法师:念佛,是佛对我们的慈悲救度,当我们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当我们心中生起南无这一念,就被阿弥陀佛摄取不舍,往生的大业已..
贵校四语,尽性学佛,尽伦学孔,道学为体,科学为用,实为学道不易之宗旨。自儒者以词章为事,遂将学道之法,变作学艺,曷胜痛惜。而今之新学,多皆捨本逐末,能如贵校之宗..
居士:我睡觉前和醒来后都会不由自主地念佛。但烦恼来时,欢喜心就没了。我们平时学习法义也说要信心欢喜,可我感觉不到啊。常敏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说:佛告弥勒:其有..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池,慧远大师一来就感得山神给他托梦,告诉他:你不要离开庐山,就在这里建寺院很好。你不要担心建寺院的木材,我来帮..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则能行解..
问:有法师强调要得到信心,即一定要获信才能往生。常敏法师:本愿名号正定业,至心信乐愿为因。亲鸾大师也不是随便说出这句话的。他明确指出名号是往生的正定业。后来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