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来常常吃亏,实际上,这样的人才占了大便宜。这样的人通常会赢得别人的敬重,一同,命运的天平也会由于因果的联络而向他歪斜。有两个年青人友..
善恶业报人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享受善业的善报,也没受到恶业的报应,但善恶业报迟早总会成熟的。造作善业的人,在业报尚未成熟时,可能受苦,一旦业报成熟,则享受善报..
观照自己的善恶行为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伍善恶篇一、业力可畏我初学佛时,朱镜宙老居士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所讲的都是真实事情,这些事在他的著作里也有记载。民国初年,有一位财主,在清朝时候..
佛说鬼问目连经白话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凡夫白话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目连晡时从禅定起游恒水边。见诸饿鬼受罪不同。时诸饿鬼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
佛说罪福报应经白话刘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凡夫白话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禅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极之,则义深数广,不可详究。故略而言之,相参怀佛教者,以有得之。慧远大师《三报论》身、口..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王演说法要。世尊问频婆娑罗王:你观察色法是常?非常?频婆娑罗王回答:非常。佛问:是苦?非苦?王回答:是苦。佛又..
观无量寿佛经简介《观无量寿经》大意编述者:慧净法师一、序说《观经》与《无量寿经》大意一致今天我们讲《观无量寿经》的大意。《无量寿经》也好,《观无量寿经》也好,都..
阿弥陀经介绍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药师经原文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
妙法莲华经简介《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Pu??arīka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提要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者,摄法身愿(弥陀自证功德)。二者,摄净土愿(庄严依报)。三者,摄众生愿(令成熟善根,往生净土,疾速成佛)。四..
蒙山,在四川省雅州府名山县。这座山的前面,有一个最高的山峰,叫上清峰,产生甘露的。不动法师就在这个地方修道,所以也有人称他甘露法师。法师很慈悲想阳间的众生,已经..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心是恶源,这个地方就讲出了关键,心是罪恶的根源。心若是恶的,那嘴巴里面肯定也吐不出象牙,对不对?形就是身口,你心都是恶心了,心里面有贪嗔..
首先,在我们日常行事中,善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安乐。比如布施这种善行,既能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贪心和吝啬,使人格得到净化,还能招感未来福报。其次,善的行为不仅..
《妙法莲华经》白话文,法师功德品第十九《法华经》白话佛经
做人积德行善心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