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给我们留了几句话:万法如梦,一心念佛,唯有阿弥陀佛能救我们。这是慈悲之极的话。哎,这个话传出来之后,很有意思。..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因此,就有..
这个问题主要就是讨论往生西方净土的条件。依净宗祖师大德的主张,生净土必定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此三者的关系当以信为先,力行必得以切愿为其动力,发愿又必先信..
问:下面一个问题,他说没有落实《弟子规》的人,遇急难恐怖,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是否能得到菩萨慈悲救拔?答:这个问题我们从人情上来观察,你就明白。遇到急难恐怖,最重要..
我们汉传佛教比较重视观想,七粒米和一些水、或饭施食。中国藏传佛教,因为莲花生大士的推动,所以比较重视上火供和下施食的烟供,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一个烟供炉,晚..
什么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不是观己音,不是观自己的音,是观世界的音,所谓“无我无人观自在”,没有我也没有人了,这就是观自在。观自在也就是观世音,观..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为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生起的四种广大利他之心,它体现出菩萨的伟大胸襟与人格魅力。“大慈”即给人欢喜。菩萨深知一切众生本为一体,宇宙万..
①可能有人会这么理解。比如“我对某某人好,我对他很同情,结果就好像农夫遇到蛇,反而被拖累了,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你看这不是慈悲生祸害吗?”这个还是不理解什么是慈悲..
有些人很疑惑如果佛菩萨大慈大悲是平等的,为什么每天还出车祸?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话,为什么还有癌症,遭遇病痛,甚至有的要开肠破肚,割肝、换心呢?观世音菩萨为什么..
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人吗?是不是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佛之路就好?别人的事情和我有啥关系?自始至终只注重自我的人是无法得到最高最圆满的觉悟的。【原文】我终不..
慈悲,意即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诸有情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对众生发慈悲之心,即为慈悲心。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与悲伤。..
“佛教以慈悲为怀”,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然而如果进一步去探讨慈悲的真义为何,则不一定人人都能了解。《法华义疏》说:“慈悲即拔苦与乐。”佛教的三藏十二部虽然..
慈悲为怀的对象就是胎卵湿化,甚至包括一切飞潜动植物(飞的、潜藏的、动物的、植物的),植物里有生机,也是不能随意损害的。空间很宽,指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界,这..
什么是善根?你看,世间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善根:精进。也就是说,人有纯粹的善良的习惯,长长久久保持不变,这就叫善根。就像树有根了,它能够吸收营养,维..
对于财富,大部分人都希望拥有越多越好,大家都喜欢积累自己的财富,然后花钱享受生活。大家对于怎么赚钱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市场上冒出很多关于如何获得财富的书籍和课程,..
什么叫净土的善根福德因缘?——摘自大安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述义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道名善根”,就是发菩提心修持名正行。这才是真善根..
谈到佛教,大家总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是妇孺皆晓的名词,慈悲为怀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是许多人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义。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虽然有无量的..
问:学佛尚浅,但一直有一个疑惑,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总觉得一片渺茫,该怎麽样巧妙运用佛法在日常生活?答:如果你去慈悲你就不会觉得渺茫啊,人生的意义就是要慈悲,人..
弟子感谢尊贵海涛法师来给我们这样殊胜的开示,弟子想请教尊贵的海涛法师,就是此次尼泊尔大地震震撼整个世界,损失惨重,其实在之前好像就是在网路上有看到每几年尼泊尔的..
慈悲不是营造一个温室很多事情,你照顾了他,事情就做不了了。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无常。无常是所有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件的共同背景和基础,所以慈悲呢,不是给那..
什么是觉悟?觉悟就是书本上说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你觉悟了吗?也不知道,反正佛是觉悟。那我们学佛学什么呀?我念经,我念佛。不是,我是问你学佛学什么?我持咒,我参..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论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还是我们所居住的环境,都称得上是物质现代化。有时我们会感受..
咱们怎么看待咱们自己?每位道友都可以观一观。怎么看待我们自己?咱们善根成熟没有?大家说:老法师你开玩笑,我们现在都学《华严经》,读的都是大乘,最了义的,我们善根..
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简单的说,所谓大慈悲心,就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大慈悲心不是佛陀和那些大菩萨们才有,我们凡夫俗子,人..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方结了好缘。有所付出,彼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即是好因缘。佛陀常常教导弟子要时时与人结好缘,曾讲述了一段他与阿..
虽然茶禅以智慧著称,但是没有慈悲的智慧算不得真正的智慧。佛门向来讲究悲智双运。慈悲与智慧如鸟之双赢,车之双轮。唯有深刻领会茶禅的慈悲,才可以真正领会茶禅的智慧。..
了解与慈悲是我们心灵力量的重要泉源,这两种能量与愚昧、悲观正好相反。如果你认为别人慈悲是被动、软弱或胆小的行为,那就是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了解与慈悲。如果你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