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浙江省宁波人,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他的个子很矮,只有一只眼睛,说话时口角流涎,人家也听..

有时候,人的嗔恨心来了,什么都不顾了,他的财富都不要,连妻子儿女也不要,就是要把气泄出去。但是这个气没等泄出去,命都丢了。人就是这样。对一个修道人而言,嗔心更厉..

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言乱语,故忏坛上不说开示。礼忏时须观着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今顶礼观音前,感应道交自实现。以能礼..

有此福因,加此慧种,真为成佛度生大业参禅人,守住无慧,不忍受苦无福,无福不能成佛,无慧不能度生。大力量者,应当修福,而常静坐参禅,真实修慧,必在闲空修福。有此福..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门夜半声。’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牺牲他人,而利益自己,甘愿杀他人生命而补助自己的生命。这碗肉羹的冤恨深似海,..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三者,于亲..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家..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心就是佛。当时马祖在江西,法常就跑到浙江的四明大梅山住茅蓬,相信自己的心,一点妄想都没有..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事事都能如意吗?绝对不可能。不说大家,就说我,如果今天早上念这部经,念得心里很喜欢,我就很如意。如果念了这部经..

问: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炽盛的心呢?请法师慈悲开示。大安法师答:是呀,现在众生的业障重呀,这是一个很大的烦恼,首先在观念上我们要认识到这..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看不见的,所以这个在于自己。自己觉得念阿弥陀佛心不散乱,那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心..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他骂人吗?其实不是骂人,是要我们不要执着坐与不坐,是要我们无论行住坐..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时间?打妄想和用功的时间,比较比较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占优势?时时刻刻要检验,这全靠自己。..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再只是阅读而已,但是虽然没有东西阻碍你,你还是修不下去——这是“自我”因你偶然瞥见实相,并且生起修行的心而面临威胁,所以它便用..

你能够没有妒嫉心、没有障碍心,你就不会有烦恼了;能够不起嗔恨心,你已经从中得到很多,已经逐渐地往成道的方向走了。要想另外有个什么特殊的因缘,不必强求,对你反而有..

参禅人,顿修戒、定、慧,即灭贪、嗔、痴,并不离参,而另去除贪等习。真道心人,身边褂裤无换的,口中日食无余的,袜子无底鞋子无跟,袍子补上加补,帽子破了又破,远观即..

有人说: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理念的不同,事念是念一句佛号,持之不断,这样慢慢的,就能收拾多心而成一心了。理念就是回光返照,现前一念。能念..

当大家念经或者拜忏的时候,心总不能够跟法、佛融合在一起。我跟很多道友谈过,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是不是观想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当你念地藏菩萨的时候,你就成为地藏..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