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中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佛教把般若定义为究竟圆满的最上智慧,能断除烦恼对治愚痴无知。般若智慧也并非..

思维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未来的幸福与否,思考的质量决定未来的质量。僵化的旧思考、旧思维,永远到不了新起点,不要让你的未来成为过去的受害者。如果你一直陷在过去的僵化的..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当一个人先入为主,一开始没有亲近善知识,自己在心中打妄想,立出一个知见之后,就很难接受善知识的善见,后果当然是招来很多苦恼。因为错误的知见,会引生错误的行为;错..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我国中的菩萨悉皆能得金刚那罗延的身体。若此愿不能兑现,就不取正觉。法藏菩萨在考察他方世界时发现,众生..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三贤十地等觉),乃至功德浅少的菩萨(未得法忍的信位菩萨)..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这个是讲到佛在世的时候一个佛弟子现身..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永远恒转的,执著得死死的,而且一刻也不离,简单讲人一出生,这小孩子你一打他,他就会哭,你把他戏弄,他就会笑,小..

性如体,识如用,性是我们的本体,意识就是我们产生出来的作用,产生出来的作用,其实体、用本身就是一如的,所以法性真空、名相假有,名相就是外在的表相,你安插任何的名..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十如是,开展出一念三千的思想,这个很重要。就是你先在清净心安住,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安住以后,开始调整妄想,..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我所住持的佛国,无论是正..

做任何事情,都要具足很多因缘才能得到结果,差不多就行了。越追求完美,越得不到完美。哪有十全十美的?世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世上没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具足很多因缘才能得到结果,差不多就行了。越追求完美,越得不到完美。哪有十全十美的?世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世上没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指善于明察秋毫,并能通情达理。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定点,明白到世间万物就像《金刚经》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就像《..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有一次,有一个人向南隐禅师请教什么是禅,却喋喋不休地自个儿说个没完。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到杯子里。杯子里的水满了,禅师还是继续倒。来访..

佛法,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你活得更自如。有的人认为佛法讲因果,对于遇到的各种违缘,只要坦然接受就可以了。遭遇无常的时候,用坦然的心面对各种违缘,单从这个角度看是有..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论点多,遇事好辩,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在佛法里面叫作世智辩聪,不是智慧!世智辩聪是所知障,佛说是八难之一。..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心经》中的般若正见,如何在道证智的实践中开展修行,无疑是佛法修证的核心课题。修行者当知:正见与正确的见解;正念与正确的心念;正思维与正确思维是不同。在此列举八..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

往昔在迦叶佛时代有俩个比丘僧兄弟,哥哥比丘持戒修定,精进修行但不布施。而弟弟比丘刚好相反,他喜欢广结善缘,布施求福,但常常不守戒律。等到再投胎转世时,哥哥有缘再..

序文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威神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能为护念,直至道场。故知泽图辟怪,宝镜遁妖,正..

要义一要义二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三讲第十四讲第十五讲第十六讲第十七讲第十八讲第十九讲第二十讲第二十一..

问:弟子在《印光法师文钞》中读到说: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印祖对女众出家甚是反对。为什么女众就不能出家呢?这是印祖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四、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养名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谓覆藏者,后必悔恼不安稳故。』第四个覆的体性,是『于自作罪』。说这个人会产生覆藏,是他先前已经..

你因为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在造罪的过程中形成躁动,其实这是好现象。难道你造罪时要心安理得吗?你造罪本来就应该忐忑不安,这个是正常,表示你的心中还有正面..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我们修学圣道。因为菩萨的一切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在寂静的心境下生起的,不能够跟烦恼相..

学佛就是针对我们的这个精神,精神上的问题就是需要用精神上的另外一种方法来治。所以我们讲的这个禅修,不管是初级的、中级、高级,都是禅;禅就是调整心态的一种方法。所..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一)悲增上菩萨:他在缘境的时候,他缘的大部分是众生的相。众生的苦恼相而发心,这种人是悲增上菩萨。就是启动他修行的动力,来自于..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