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说宇宙真相


宇宙是无量

在一般人眼中,地球是庞大的,但如果站在整个宇宙看,它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昨天我坐在飞机上时,就在想:银河系包含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等,而地球只是其中一颗小小星球,微乎其微;如果再把它放在整个宇宙中观察,就更加渺小了。因此,宇宙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空间。

关于这个宇宙,不论科学还是宗教,目前都没有统一的说法——科学的观点在不断更新,各个宗教也没有一致的见解。

那么佛教如何看待宇宙呢?

佛教认为,以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为一个单位,一千个这样的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即十亿个小世界。大千世界也是无数的,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大千世界的教主。

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佛教就有世界无量的观念,这是很先进的。

只能用“不可思议”描述

看到有关宇宙的这些数字,很多人也许非常惊讶:“怎么会那么多!”我听说现在大学里专门研究宇宙学的有些同学,尤其年轻同学,看到如此庞大的数字和无限的世界观时,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虽然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宇宙的真相。

科学家霍金经过长期的研究,也发现这个宇宙的广阔与深邃远远超出想象,于是引用一位文学家的语言说:“宇宙比我想象的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这方面,我想科学界如果不断探索,会找到更多与佛教的共通处。

总之,就大宇宙而言,其广袤程度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其中包含无量无边的世界。

每个宇宙都有年龄

对于小宇宙——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科学界一直非常关注,对它的起源、演变、毁灭等都进行了探索。有关它的开端,就有种种推测,不过相当多的人比较认同大爆炸学说,认为这个宇宙始于大约120亿到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佛教对小宇宙也有研究,认为它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小宇宙最初是一大虚空,之后出现了风的微尘,再之后慢慢形成这个宇宙。虽然并非以大爆炸为起源,但也有一个形成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宇宙形成后,会安住二十中劫,之后进入毁灭阶段。关于宇宙的毁灭,有些学说认为很多恒星通过自燃而消亡,而佛教也说宇宙被火烧毁。宇宙毁灭后,就变成一片虚无的空间,这一阶段也持续二十中劫。

如果去深入了解,就会知道:宇宙成、住、坏、空的观点,与现代天文学的有些说法比较接近。

同时佛教认为,无数宇宙中,有些在形成,有些在安住,有些在毁灭,年龄各不相同。这一点跟天文学的研究结果也可以对应。

遥远星球的模样

科学家布鲁诺有一项重要贡献,就是提出“无限论”。这种理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并非只有一个地球与一个太阳,而是有无数星球、无数世界。

这跟佛教的观点是一致的。佛教《华严经》为主的很多经典中早已讲到,世界有“恒河沙数”,恒河沙是一个比喻,表达的含义是无量无边。

而且《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品”,还对各种世界做了栩栩如生的描述,其中说:众生业力不同,所见的世界也形形色色——有些世界是圆形的,有些是方形的,有些是漩流形的,有些是江河形的,有些在上方,有些在下方……

人为什么哭着来到世上?一出生的婴儿便学会啼哭,听上去撕心裂肺的哭声是报恩还是赎罪?人为什么哭着来到世上,貌似我们都不像佛可以把人生看得透彻,生老病死我们都带着悲伤..

我一直相信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

《佛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

佛陀!弟子一共生有七个儿子,六个儿媳都能孝顺贤慧,唯有第七个儿媳玉耶,长得绝顶聪明美丽,但她骄慢异常,时时出言不逊,轻慢尊长。我们本想带她来请佛陀开示,但愚痴遮..

【经典原文】迦叶当知,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今为汝等,说最实事,诸声闻众,皆非灭度,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法华..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经典介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经典原..

印光大师曾开示我们:凡有血气者,必有知觉。既有知觉,则必贪生怕死,趋吉避凶。鸟兽昆虫蚤虱,莫不皆然。若忽尔捕而杀之,则其力虽不能敌,无可如何,其心之雠恨,殆不能..

人人都认为,遭受苦楚是一种苦难、冲击和扔掉,不知道,遭受苦楚,其实是一种获得、领会与生命的再造。一个人,生活得太顺畅,免不了孤芳自赏,随心所欲;一个人生活得太满..

《妙慧童女经》:妙慧!菩萨效果四法,处世无怨。云何为四?一者以无谄心挨近善友,二者于他胜法无吃醋心,三者他获名誉心常欢欣,四者于菩萨行无轻毁心。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们来看这部经,标题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高翻译,他是安息国人,安息国便是如今的伊朗高原。沙门是一个音译词,有时分写成桑门,桑树的桑,是古代印度对各种宗..

《法句经无常品》: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由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注: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

《四十二章经》:人有二十难:赤贫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罹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

《楞严经》云:又诸国际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存亡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

去世状况千差万别,经上归成四大品种。(图像来历:资料图像)佛经上说,咱们每个人活在世上,比如乌龟背着躯壳,转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临死的时分,苦苦恋栈人世的七情..

《须摩提经》:罗阅城大国有长者号曰郁迦,郁迦有女,名须摩提,厥年八岁,历世奉敬以前许多百千诸佛,堆集积德行善不可称计。须摩提问佛言:菩萨云何所生处人见之常欢欣?..

《妙慧童女经》:妙慧!菩萨成果四法,所言人信。多么为四?一者、讲话修行常使相应;二者、于善友所不覆诸恶;三者、于所闻法不求过失;四者、于说法者不生厌恶。尔时世尊..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佛说对人生修行的感悟佛说人生道理: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符合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符合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依据哲理而信以为真;..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奇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些妇女落发后,深感曩昔的各种欲念、邪思乱想依然强盛。她们便结伴向一个叫作奇..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年名叫‘佛移’,前来问讯顶礼后,恭敬地向佛陀请法:‘世尊,在家之人如何能在现世获得利益、安乐?’佛陀慈蔼地说:..

原野苍茫,道路漫长,烈日炎炎,热风吹拂。为了弘扬宇宙人生的真谛,佛陀率领着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大地上不停地游化。这些光头赤脚的出家人艰苦跋涉..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无常不仅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遭遇生死寿夭、贫富荣辱、爱恨悲喜等无常。回想往事,曾经有多少与你相亲相爱的..

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的故事多宝如来发心护持《法华经》。在行菩萨道时立下大愿:即使入涅槃,也要出席法华会场,听经闻法。于是,当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准备宣说《法华经》..

佛教主要在东方进行传播,东方信徒较多,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佛教信徒,知道佛教传入了西方,被爱因斯坦接受后,爱因斯坦给出了很大的评价。列举几个爱因斯坦..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