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已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仗他力,故承佛护念,魔事不生,有诸否乎?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参禅、念佛,论其难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论魔..

清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这个清,是大清了,清朝。蕅益大师出生的年代是明朝的万历年间,然而他写这个《要解》的时候,是在大清顺治四年,1647年的时候,所以就叫清。这个西..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

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欲学智慧,莫若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深解义趣,随文入观,不堕嚼木之讥,不招数宝之诮。又数近明师良友,讨究决择,不可师心自是。欲学慈..

智顗【yǐ】,字德安,俗姓陈,河南颍川人。母亲怀孕时,梦见五彩的云烟,回旋环绕在自己的心怀之间。等到诞生的时候,屋内突然光明照耀清净明彻。生下以后,眼珠有两个瞳仁..

雨,一直下。我,安之若素。一份恬淡半清幽。心,无比沉静。时光静好如一朵清莲静静绽放。我像是举着莲花轻步而行从花香小径路过的女子,拥一泓清泉于心,置身于岁月的红尘..

印光大师,关中人也。宿具善根,幼志圣贤。光绪七年,时年二十一岁,发心剃发于终南莲华洞,住太乙峰大寺,广阅诸家教典,达入古今智海。十二年,朝北五台,至北平红螺山习..

问: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譬如儒家经典、道家经典,还有《楞严经》等佛教经典,有人说这样是杂修,对吗?随缘放生很殊胜,参加了居士组织的每日放生,请开示这样做的意..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便对佛陀的佛土生起怀疑,佛陀回答了舍利弗的疑问,说:“舍..

问:南无阿弥陀佛!善知识说现在能够学佛,是过去恒河沙数那么多世信佛、发菩提心的一个结果。《金刚经》里面讲到,能于此章句生净信者,不是一二三四五佛,是无量诸佛种的..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就是苏东坡。苏东坡在做杭州太守的时候还经常出入妓院,从这件事情印祖就说这个证果多不容易。如果按通途教理来说,如..

《佛说阿弥陀经》另一译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其名曰尊者舍利子。摩诃目..

其实欺负别人、迫害别人,他不懂得因果报应。如果真正懂得因果报应,不敢干这个事情,他要报偿。把因果参透了,才真正晓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佔便宜的人?没有;有没有吃亏的..

你要想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清净心开的。你看佛法里面讲的三学,三学是总纲领、总原则,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就是清净心,心愈清净,智慧往外面透的就愈多,智慧..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论》云:由戒故施,得清净也。所以然者。初受戒时,已行三..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全靠己力,所以多易着魔。念佛则仗他力,所以蒙佛护念,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省庵大师答道:不是这样的。参禅与念佛,论其难易,固然有自力、他力..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菩萨品曰: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这个範围广了,释迦牟尼佛一举一动都是佛事,都是在那裡教学,一举一动都合规矩、都合礼法。所谓是四威仪,站有站的样子..

问:众生长久以来,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一辈子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结果又无恶不作。请问临终时,十念佛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超出三界。从善恶因果的道理讲,怎么说的通呢..

1、惠能大师(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中国禅宗六祖,开创了真正中国化的禅宗。2、惠能(今广东省新兴县)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岁二月初八日子时诞生于岭南新州,..

你本来有很多罪业,现在你念佛了,阿弥陀佛在你心里面做工,能够成就你的功德。令安令喜,给爱给力,阿弥陀佛在你心里,让你安乐、安稳、安全,给你喜悦、喜乐。念佛的人就..

【疏】《阿含经》云:闻声止苦者,凡业有定与不定,故苦有止与不止。若作业必定,圣所不免;不定业者,无缘则受,有缘便止。罪者遇善为因,打者设愿为缘,故得声传苦灭,自..

【疏文】《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成。若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成受三归;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不成。问:佛亦是法,法亦是佛,僧亦是..

佛菩萨依本愿力去实践修行,从而实现了与本愿相对应的净土。因为每位教主在因地的本愿力不同,所以成就的净土也就不同了。从净土思想发展而言,印顺法师说:净土思想的渊源..

【原文】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非谓福智两异、道俗别行。但由俗网繁多,静业难继,道门闲豫,得专胜行,故分二途。必准两通,不无双遂。今且两言..

【原文】古人有言:胆欲大而心欲小。胆大者,谓其有担当也。心小者,谓其有裁酌也。担当,故千万人吾往。裁酌,故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此正论也。至于僧,则反是,吾谓心欲..

【原文】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实三宝之舟航。依教建修,定慧之功莫等。住持佛法,群籍于兹息唱。记释:三宝住持,功由戒力运载不绝,故如舟焉。何以然耶?..

【疏】罪从缘生,生便有业。招集增漏,偏非道务。今冒染大度,罪福本空,心同俗染。未思洗荡,舍弃众外,义同不足。后乃忏伏,更作法收。【记】《梵网》云:口虽说空,行在..

【原文】《智论》云:佛法弟子同住和合,一者,贤圣说法,二者,贤圣默然。准此处众,唯施二事。不得杂说世论,类于污家俳说。又众贵静摄,不在喧乱,诵经说法,必须知时。..

开悟啊,就是我们对一个东西不明了,最后明了了,这是开悟。我们没开悟的时候,就像瞎子一样,成天闭著眼睛瞎摸;而开了悟以后呢,就仿佛睁开了眼睛,这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