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石法师


释如石(1952年-),俗名陈玉蛟,台湾佛教人士与佛教僧侣。致力于宣扬藏传佛教,曾汉译数本藏语佛教文献,包括入菩萨行论、宗义宝鬘等。曾评论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引发人间佛教定位讨论。

生平

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学,之后投入藏传佛教研究。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暨法光佛研所教师,教授藏语。

印顺思想的讨论

2001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2][3]。对于人间佛教的评判,其中[4]释如石认为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只强调人间佛教或阿含圣教的殊胜,不惜曲解、浅化和窄化大乘佛教,特别是传统中国佛教的意涵,专门攻伐其弊短而遮蔽其美长,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这样不但有欠公允,而且也将造成中国佛教的严重伤害。并认为印顺的见解有六项错误,包括了中论是阿含经的通论、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为大乘起源与开展的原动力、“五乘”果真是佛法原有的概念吗? 、密乘培养“害他以利己”的人等。

相关的支持收录在《现代大乘起信论如石法师论文集》[5],而反对的文章收录在《世纪新声: 当代台湾佛教的入世与出世之争》[6],包括了释昭慧的《方法学上的恶劣示范—评如石法师“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7],与江灿腾的《关于“后印顺导师学”的批评问题—从陈玉蛟先生的两篇书评谈起》[8]。

翻译与著作

《入菩萨行导论、译注、衍义》, 释如石著 ,高雄市 : 谛听文化, 1997[民86]。 9578818165 (平装 ) 。

《菩提道灯抉微》, 释如石著 ,台北市 : 法鼓文化, 1997[民86]。9578473230 (平装 ) 。

《阿姜查语录之道次第辑要与禅宗会通》, 如石著 。高雄市 : 休休文教基金会, 民95。9572981013 (精装 ) 。

《宗义宝鬘浅释》,贡却亟美汪波著; 释如石译; 释法音释高雄市 : 妙音佛学会, 2008.03。 9789868418806 (平装 ) 。

参考资料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永恆懷念是大乘起源與開展的動力嗎?,《中華佛學學報》第14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本生譚」的詮釋,《普門學報》第5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現代大乘起信論—如石法師論文集》。南投:南林出版社,2001。

^ 释昭慧, 江灿腾编著, 世紀新聲: 當代臺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臺北市] : 法界, 民91 。957855026X (平裝 )。

^ 释, 昭慧, 方法學上的惡劣示範—評如石法師「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

^ 江, 灿腾, 關於「後印順導師學」的批評問題—從陳玉蛟先生的兩篇書評談起

我们说末法众生有个特点,不知恩不报德,很多众生对释迦牟尼佛的恩并不了解。因为释尊在这个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竟然还能成佛,成佛竟然还能说一个..

渊回说南:梦参和净慧法师为何拜访南怀瑾?虚云老和尚留下偈语?

广超法师,祖籍福建,居住新加坡,1980年礼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上宏下船老和尚为师,后参学期间在斯里兰卡得南传师承。释广超法师在十多年前曾是居士林第一届短期出家..

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为宗,二、以唯佛为宗,三、以绝待圆融为宗,四、以超情离见为宗。】下面我们分别来讲【唯心为宗者:全佛是心,心外无..

十恶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种,贪、嗔、痴,要把它断除;口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要把它断除;身有三种过恶,就是杀、盗、淫。把这十恶都断除了,可以生到六欲天..

弘一律师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经讲过一篇《改过实验谈》,提到改过十事。其中第三事是宽厚,说全了就是: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问: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净界法师答:蕅益大师说,临命终是一个果报相,我们平常念佛的时候打妄想,也可能妄想的招感,招感鬼神现身,..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一条叫果从因生。这两条规律是千经万论共同阐明的根本大法,是佛教的根本特色、根本精神。明白了这两条规律,就知道佛..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对就是应的意思。对应出来的东西,都是这个原理出来的。那么..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如是,就是指上文,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指上文来说的,指这一句经文来说的。不住于相,就是对..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