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石法师


释如石(1952年-),俗名陈玉蛟,台湾佛教人士与佛教僧侣。致力于宣扬藏传佛教,曾汉译数本藏语佛教文献,包括入菩萨行论、宗义宝鬘等。曾评论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引发人间佛教定位讨论。

生平

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学,之后投入藏传佛教研究。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暨法光佛研所教师,教授藏语。

印顺思想的讨论

2001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2][3]。对于人间佛教的评判,其中[4]释如石认为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只强调人间佛教或阿含圣教的殊胜,不惜曲解、浅化和窄化大乘佛教,特别是传统中国佛教的意涵,专门攻伐其弊短而遮蔽其美长,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这样不但有欠公允,而且也将造成中国佛教的严重伤害。并认为印顺的见解有六项错误,包括了中论是阿含经的通论、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为大乘起源与开展的原动力、“五乘”果真是佛法原有的概念吗? 、密乘培养“害他以利己”的人等。

相关的支持收录在《现代大乘起信论如石法师论文集》[5],而反对的文章收录在《世纪新声: 当代台湾佛教的入世与出世之争》[6],包括了释昭慧的《方法学上的恶劣示范—评如石法师“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7],与江灿腾的《关于“后印顺导师学”的批评问题—从陈玉蛟先生的两篇书评谈起》[8]。

翻译与著作

《入菩萨行导论、译注、衍义》, 释如石著 ,高雄市 : 谛听文化, 1997[民86]。 9578818165 (平装 ) 。

《菩提道灯抉微》, 释如石著 ,台北市 : 法鼓文化, 1997[民86]。9578473230 (平装 ) 。

《阿姜查语录之道次第辑要与禅宗会通》, 如石著 。高雄市 : 休休文教基金会, 民95。9572981013 (精装 ) 。

《宗义宝鬘浅释》,贡却亟美汪波著; 释如石译; 释法音释高雄市 : 妙音佛学会, 2008.03。 9789868418806 (平装 ) 。

参考资料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永恆懷念是大乘起源與開展的動力嗎?,《中華佛學學報》第14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本生譚」的詮釋,《普門學報》第5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現代大乘起信論—如石法師論文集》。南投:南林出版社,2001。

^ 释昭慧, 江灿腾编著, 世紀新聲: 當代臺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臺北市] : 法界, 民91 。957855026X (平裝 )。

^ 释, 昭慧, 方法學上的惡劣示範—評如石法師「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

^ 江, 灿腾, 關於「後印順導師學」的批評問題—從陳玉蛟先生的兩篇書評談起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随喜二字。别人供养三宝、放生,他随喜;别人加薪升职,他随喜;别人出门捡钱,他也随喜。以至于随喜成了口头禅,就..

我们一般最难分辨的是附佛法外道。就是依附在佛法里,但说的是外道的道理,表面像佛教,实际上是外道。他身穿如来袈裟,但是所说的法,掺杂着不正确、邪知邪见的理论。我们..

今天是打七的最后一天,我们打七的目的,是用参禅的方法或是念佛的方法,离却攀缘心,证到我们本有的自性。我们的自性从无始以来,不曾生未曾灭,但是我们众生,迷于外境认..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要帮助对方,舍弃不好心念的做法,让他真正安住在布施的善法中,使他能够得到真实的功德,得到最大的福报。如果送别人..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初讲经的时候,外人都说他学来的,不踏实,他个人也以自己岁数轻,不宜老早升座讲经受人礼拜。所以后来就又去参禅,在..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第一个无明,跟前面的无明是一样的,就是我执,一个多生多劫所熏习错误的习气。我们认为一念心当中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有这个我以..

这些未来和现在众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洁之地南方是指光明的地方。地藏菩萨常常是在黑暗的地狱,南方是有光亮的地方,就是清洁地方。如果有众生作龛,作菩萨的龛室,..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搞不清楚东西南北,内心当中跟着感觉走。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生起我空、法空的智慧,我们内心当中都是虚妄相,不..

六道轮回确实是我们业力凡夫的真实的生命现象,但我们在这个分段生死的过程当中,往往看不到这样的广阔时空的轮回现象。如果又接受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可能我们就会不相信有..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第二段他又说出第二个理由。为什么要布施呢?虽然资财是无常的。无常是无常,我还是喜欢把它留在身边。..

蕅益大师是一个发了大菩提心的人,出家之后径山参禅就开悟,以后他给自己写的自传就是八不道人。古代有禅、有儒、有教、有律,道人既蹴然不敢,就是指自己我不敢跟古代的这..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但明天就产生变化了。凡是会变化的东西都是属于虚妄的。你看空中的浮云,一下子变成一只兔子,一下子变成一只老鹰,..

澍葊法师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丰(公元18511861年)年间,在维扬(今江苏扬州)一带声名鹊起,法学远播,上到官府衙门,达官贺胄,下至茶肆酒楼,里苍百姓,没..

凡事不忘持名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现在进入第八相入涅槃相。对于入涅槃,这是非常具有佛教特质的一桩事情。什么叫示现灭..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讲的,重点是为什么嚼得菜根香?因为欲望很少,欲望少口味就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二、欲望少就心平气和、身心..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你去忆这个。那这里讲这个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这个忆里面包含着..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超出我们想象,但我们可以依稀仿佛地去领会那么一点。比如它的莲华,莲华有八万四千叶,那不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一般的莲..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行当中,除了我们念佛以外,为什么要拜忏呢?这当中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消除业缘;第二个,改变果报。因为我们今生或..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陀诃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就是我们修行这个净土法门,一定要如救头燃,不能放逸,不休息。为什么我们要做十日十..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不加以讨论。菩萨的六度前五度是修福。净土法门的净业三福人天的、世间的福,小乘的戒福和大乘的行福,它也是谈修福。..

问: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合到念佛的话是不是会让我们念佛的这个档次提高?净界法师答:对,你看,《弥陀要解》就是这个思想,安住一念心性。所..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没有着地。六祖大师是明眼人,他一看就知道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会产生这么大的憍慢,你心中一定有所得..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为规范。首先从孝养父母来看,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人格的基础,要有孝道,孝道也表明一个..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