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念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名号有什么区别?大安法师答:念地藏菩萨名号功德,大家可看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功德,看一下《普门品》,念阿..

这是难信法,于难信法要生决定信。《无量寿经》特别讲到,你得人身难,闻大乘佛法难,但是你如果,那固然很难,但是你能闻到这部《无量寿经》,闻到之后还能生起信心、好乐..

问: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家里的书房直接挨着卫生间,这样是不是对佛像以及经书不恭敬?宏海法师答:我们现代人的福报就只有住楼房,单元房,那上上下下每家每户都有厕所..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流转,大部份的时间都在三恶道待过,我们都没有时间来做一个生命的改变,就一天过一天的过着。现在得到了人身,我们有..

疾病由来是药方,深知生死是无常。重刑受过悲牢狱,剧苦尝来厌革囊。念念弥陀休背觉,心心极乐愿还乡。何时得受清虚体,寿极河沙不可量。(病)mdash;mdash;省庵大师《劝修..

问:法师,诵经的时候是随文入观,还是就一字一字地往下念?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你随文入观入的是什么观?观有很多种,要么是入空观,要么是入假观,或者是入..

问: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大安法师答:一心不乱是从功夫上去说的,一般分为事相上的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降伏烦恼,得到禅定,但是他没..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七什么是无苦之乐?佛告诉我们,在现实的人生当中,虽然一切都是苦的,都追求不到真正的快乐,但是在我们每一个人宝贵的生命当中,蕴含了三种无苦之乐..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八佛告诉我们,追求智慧,要非常努力,这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无苦之乐。在座的诸位,在生烦恼的时候有没有看一看,有没有人说:“因为我太有智慧了,我很..

佛教的正法指什么在许多经书里和各种方式的修持里都经常谈到“正法”,学佛的人们经常说要看正法的书,要修行正法。一般人认为不是邪教那就是正法,那什么是邪教呢?邪教最..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12《什么是本来面目?》【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遂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五祖让六祖赶紧向南走,差不多走了二个月。我们..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二一个会修行的人,一定要让自己随时随处都能够回光返照,一提就提到把所忘记掉,把能保持住,这是第一步下手。你知道在这里下手,这个功夫就会用起来..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一《楞严经》的见道和修道按标准的说法,见道以后,我执已经不再有了,但无明的习气还是有。后面修道的过程,就是在长养圣胎。大乘佛法讲的无明跟小..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九受三皈依的人,只有三条戒,就是: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的经书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的徒众。受五戒了,就不能杀生、偷盗..

佛教正法的传承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回,所说的言教结集为三藏十二部经典。佛经之多浩如烟海,由于中国佛教宗派繁多而且各有殊异,学佛的人们不知从何入手,..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二念楞严咒,很关键。平常我们用功,你就在心地上踏踏实实的。修心密就用心密的功,修禅宗就用禅宗的功,你用你的根本法安住于正念,这是正法的修行..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三“五蕴皆空”,为什么叫“蕴”?“蕴”就是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的东西,看上去是有的,当它散掉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佛经里有个比喻说,像稻草人..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为什么要弟子们培养福报,培养福德?与众相处的时候要替别人着想,不能替自己着想,你替自己着想,你永远就只有自己,你想成就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说..

印能法师《佛母准提神咒》经常听诵者,除身心疾病,增长福慧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四前面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二十五圆通#8226;真修行路。见道以后,所有的修行都是围绕道而展开;没有见道之前,我们修行就是要按照佛陀的开示,从皈依..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六我们在现实的人生当中,在座很多居士,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人觉得,学佛了以后变得消极了,以前很积极的。有很多人问我,学佛修行是不是很消极?我告诉..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11佛法难闻,正法难信!【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五祖大师说了:如..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三用楞严密咒来护持自己,佛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因楞严咒的咒心,得成正觉)。十方如来,执此咒心,..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五上午给大家讲过,见道以后的人,就是随缘自在。随所缘的境界,无论是善恶、好坏、是非、修行人还是不修行的人,对你来说都是佛性在显现。一切功能、..

附录:《华严五教止观讲义》习题集释华梵著一、解题部分1、《华严五教止观》论题含能、所二分,其中何为能依?何为所依?2、本论开为五门,具体是哪五门?又在义理上本论..

《lt;华严五教止观gt;讲义》释“华严三昧门”之五释华梵著(续:第五、华严三昧门)【问:如是见已,云何方便入法界耶?答:言入方便者,即于缘起法上,消息取之。】通过前文..

《楞严大义》修道之四第二是众生相续。外在的世界是由我们大家共业的这个心而构造起来的。那么内在的、我们有生生死死、有一个我执、感觉有个“我”的这个有情众生的生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